槍擊案發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隻要在學校見到Sha,我都避之不及。
不是畏懼,是愧疚。
Sha是個瘋子,卻是被我的父親逼瘋的。
他殺了那個所謂的劫匪,沒錯;殺了那幾個無辜的同學,也沒錯。
誰會瘋子殺人是錯的?
“越,最近心情不太好嗎?”
雷爾夫家的馬場已經重新對外營業,他再次邀請我一道去,算是散心。
“還有你那位朋友,也一起來吧!”
他拍著我的肩膀,問:“目睹那麼多人被殺,你們倆確定心理疏通管用嗎?”
他的那位朋友,是Sha。
警署那群愚蠢至極的警員,竟將所有人的死,都歸咎於那個喪命的劫匪。
監視器被擊碎,槍上也隻有我和劫匪的指紋。
即便懷疑,也是懷疑我。
何況他們衝進來時,槍在我手裏,槍口正對著Sha。
百口莫辯——我也懶得辯。
“好。”
Sha似乎完全記不起自己做了什麼。
摘下眼鏡的他,再次表現得和先前判若兩人,他到底是故意偽裝,還是……
還是真的有病?
我曾在《變態心理學》中看到過類似的案例。
聯想起Sha從前的種種行為,離解性同一性障礙,是我想到的第一個病症。
很少有人會患這種病症,可我並不想把它定義為“病”。
一個身體,兩個靈魂,共生共存。
曾經有過一部電影,講的是羅馬教皇驅逐惡魔的故事。
一直到現在,希臘文化中依然保留著這種驅魔的儀式文化。
實際上,被惡魔附體的狀態,用科學的角度解釋,就是多重人格。
跟精神分裂完全不同。
罹患精神分裂的患者,臨床上通常會表現出思維障礙、邏輯混亂的情況。
DS-IV(精神疾病的診斷和統計手冊)對精神分裂的診斷標準中,包括了妄想、幻覺、言語紊亂等症狀。
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思考,這對精神分裂患者來,很致命。
而雙重人格,我們稱之為“離解性同一性障礙”。
嚴格意義上來,應該叫多重人格。
因為很多患此症的人,體內潛藏的,往往不止兩個人格。
衍生出來的各人格,可以是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
每一個人格都擁有各自的思考模式和記憶,並長期保持穩定、完整的狀態。
患者的行為由人格控製,多數情況下,原本的人格(第一人格)在此期間是沒有意識、記憶的。
但衍生出的人格中,會有一個是知曉所有前後事由的。
多重人格的形成,一般是患者在過去受到的精神創傷,長期處於被支配地位的意識所壓抑,隱藏在內心深處後,逐漸跟周圍各種複雜的情況粘合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形成一個獨立人格的過程。
我還記得,當時克勞德教授花費了大量時間,來為我們剖析“精神分裂症”和“離解性同一性障礙”的區別。
Sha竟然沒有拒絕我的邀請。
在聖塔安妮塔,我第一次向Sha引薦了雷爾夫——我的室友,這片馬場的主人。
先前的意外讓馬場停業了將近大半年,近段日子才重新開業。
“雖然有商業險,還是損失不啊!”
雷爾夫看著那些正在被工人控製著交尾的種馬。
“馴馬踩傷了十來個人,控製不住了,隻能開槍射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