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和元年秋末,北胡聯合西部戎、羯和東部戧、鵫等二十多個大遊牧部落,合計五十萬眾,突襲衝擊大夏朝北部鄴北、通河兩處邊關。
不到七日,通河關失守,守關將領魯德勝與守關的三千邊軍戰死,無一幸免。胡馬衝破關隘一路南下,途經通河、遼遠、靖昌三鎮,燒殺搶掠,死傷無數。而後,經拐子峽向西,北上夾擊鄴北關。通河關失守三日後,鄴北關遭遇前後夾擊,守關將領孫定方率領五千殘部殺出關隘,在七河穀依靠險峻地勢,阻擊胡馬,掩護鄴北關以西的軍民撤離。
五日後,十萬胡馬衝擊七河穀,孫定方與五千部卒戰死,而大夏朝援軍距七河穀還有半日行程。
七河穀失守,胡馬鐵蹄一路向南,衝破夾子嶺後,援軍再無險可守。大夏軍隊在鐵馬衝擊之下,兵敗如山倒。
不到十日,胡馬鐵蹄直踏中都平陽。大夏子固守平陽不退,胡馬圍困平陽兩月有餘。時值隆冬,胡兵攻城時,平陽城鎮上空卻雷大作,又有十數顆流星破雲而出,轟擊城牆。大夏子跌跪城頭,大呼:“亡我大夏!亡我大夏啊!”
不多時,平陽城城牆塌毀,大夏子死戰以身殉國。
平陽城破,皇城內兩千護龍衛,掩護十一歲的太子丹突圍。護龍衛行至晏湖,與追來的兩萬胡騎短兵相接。混戰中,太子丹失蹤,護龍衛在斬殺七千餘騎後,全軍覆沒。
平陽城破後,相國王慎之與護國大將軍常固國率領平陽軍殘部,護著皇後與數位貴妃以及三位皇子、六位公主南撤。在南渡清源江時,相國王慎之,命人將江北所有渡口以及大渡船全部焚毀,一時間火光如龍。沒了渡口渡船,未來及南渡的數十萬軍民在江邊遭遇胡騎。胡騎不由分,驅趕殘殺眾人。江邊之眾,不是死在彎刀鐵騎之下,就是被趕入火海寒江之中,受焚燒、浸溺、冷凍致死。一時間,清源江北岸慘叫呼救震,如人間煉獄。後世將此慘烈之事稱之“寒江炙屠”。
無數夏民被迫引頸就戮時,從清源江上飛來九朵霓虹彩雲,落在北岸上空。隻見雲端上青衫雲裳,各站著十數名仙人般的人物,手中持著各式法寶,對著胡騎或指或劈,一時間虹光漫,落入胡騎中,片刻斬殺了數千胡騎。與此同時,胡騎後方軍中,見到彩雲飛來,也立時騰起了數道黑煙。黑煙中群魔亂舞,與霓虹彩雲對峙空中。
據後世史書記載,清源江上仙魔打的是昏地暗,飛沙走石,就連清源江江水都憑空下沉了三尺。待空中鬥法停下後,胡騎鳴金收兵。九朵霓虹彩雲之上,落下三座飛橋,橫跨南北兩岸,將羈留岸邊的數十萬軍民移送對岸。後世之人心懷敬仰,將之稱為“九虹濟世”。
據,這九朵霓虹彩雲,乃是清源江上遊飛仙峰落霞宗的一件陽至寶。落霞宗宗主祁陽子,不忍見大夏子民受胡騎屠戮,這才駕著霓虹彩雲前來救人水火。
令人想不到的是,胡騎退回平陽半月不到,北胡突然增兵五十萬,將一同前來的其他部落逐一殲滅。未到年關,竟讓北胡將清源江北地一統。貞和二年春,北胡遷都平陽,北胡王赫連斡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昱”,年號“開元”。與北地不同,清源江南岸則舉國衣縞,遍地哀鴻。自此北胡與大夏以清源江為界,開啟了南北分治的局麵。
晏湖乃是清源江以北最大的湖泊,有清源江支流由西注入活水,向東又有三條大河蜿蜒,再彙入清源江後流入東海。除了三條大河,晏湖又有流無數,在地麵上交織出一片水網,也使得晏湖周邊地勢繁雜難窺。
五年前,護龍衛掩護太子丹,南退至晏湖邊被胡騎趕上。無處可退,便在晏湖邊與胡騎惡戰一日。混戰結束後,太子丹下落不明,護龍衛兩千精兵陣亡。與太子丹一同消失的,還有大夏傳國玉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