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做人要有良心(1 / 2)

“現在聽更高級的玩法叫反向孵化IP,為什麼原創劇本比IP難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IP有數據有粉絲,而原創劇本沒有粉絲量。但實際上IP的轉化率是很低的,很多時候花00萬買來一個IP版權,還得再花00萬讓編劇去改。”

“結果他們想出一種新的劇本包裝手段,如果原創劇本質量不錯,編劇經紀公司會與出版社合作,為劇本找寫手編寫成書,並進行類似暢銷書的包裝運作。”

“劇本+IP版權+粉絲數據的打包,甚至還會配套給你市場分析師、劇本醫生、策劃等等服務,這種全案型服務不僅能讓原創劇本更好賣,而且能讓經紀公司和編劇收獲更多利潤分成。”

“過去編劇隻能是委托創作,作品是影視公司的,隻有署名權歸編劇。現在委托創作慢慢變成著作權轉讓,就像現在的IP一樣,編劇是授權的甲方,越來越牛逼嘍!”

“當然上不會掉餡餅,劇本經紀因為後期運作複雜,抽成比例更高,有保底模式,也有三七或者四六分成模式,最高可能會分成50%。”

步凡點點頭,專業就值這個價,沒想到市場已經細分到如此地步?

“前一段時間去參加某個會議,用大數據分析超過70%的網劇有兩個以上編劇署名,平均署名人數是個。而在電視劇編劇團隊集體創作的占據475%,大項目團隊有0%還有總編劇這一職位?”

“尤其是網劇,流量增長非常快,幾年前10億還算有門檻,今年破百億也不是什麼特別稀奇的事情,號稱進入什麼網生0?”

“隨著單部播放量的不斷飆升,網劇數量卻在不斷縮減,全麵精品化已經具備和電視台分庭抗禮的實力。對大IP和大明星的需求被削弱,分眾的狀態特別明顯,最重要的競爭變成原創力。”

“企鵝娛樂副總監甚至,每年至少00部網劇的體量,整個市場對編劇的饑渴程度比明星還要嚴重!”

這點步凡深以為然,畢竟好演員使點勁能找到,好劇本可是打著燈籠也難找!

尤其是明星大腕,錢已經不是接戲的第一衡量標準。

真要遇見好的劇本,有的甚至自降片酬,或者零片酬出演。

程老師當年遇見鋼炮的災難戲,直接打電話不要錢也要演。

前幾劉王還公開表示,自己雖然貴,但遇見好本子什麼都能談,甚至可以帶錢進組!

人這輩子剛開始求財,等到衣食無憂的時候,肯定就是想流芳百世。

特別是藝術家,無論是琴棋書畫,還是生旦淨末醜,百年之後誰不想留下點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大IP喜歡用流量鮮肉,眾題材能吸引老戲骨的原因。

沒有對錯,

隻有合適不合適。

就連追劇時,經常看見給編劇寄刀片的彈幕,明觀眾對編劇群體的關注變高,但他們總是可憐的背鍋俠。

胡中華不要看快奔五,但是在導演中確實屬於青壯派,對於數據和新鮮事物好奇心很強,站在導演的角度解釋道:“我真看見過用所謂AI代替編劇創作的例子,居然發現機器人的確有可能代替部分編劇的工作!”

“行活已經走不通,必須有創新意識,特別是各行各業的人都可能轉行做編劇,找準自身的定位很重要,要有擅長的寫作類型,找到自己的分眾空間。”

“從大眾到圈層,電視台就像大飯店,網絡視頻平台就像外賣APP,網劇觀眾不再迷茫,他們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會主動搜索、點播、追看。”

“當年的《金枝欲孽》和《甄嬛傳》都是宮鬥劇,但後者有了明顯的主人公,觀眾更容易產生代入感。觀眾一旦產生代入感就會愛屋及烏,有時會忽略一些bug。”

“隻能現在的觀眾什麼沒見過?能吸引人的永遠是稀缺性,以前信息不充分的時候,傳奇故事就是高價值的稀缺品,現在信息過剩,有見地的價值觀變成稀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