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權利的野獸,恐懼症患者——朱元璋(1 / 3)

1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從我們古老的傳奇著作,易經裏麵摘錄了一句話,大哉乾元。然後將自己即將建立的帝國取名叫做元。

這位蒙古曆史上僅次於成吉思汗的偉大帝王不會想到,在自己建立大元的98年後,自己的子孫會狼狽不堪的逃回到曾經征戰四方的老家漠北。

而讓他更想不到的是,將他那些馳騁下的蒙古騎兵趕出中原的人會是一個曾經當過和尚要過飯的漢人,這個人就是明朝的建立者,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8年生、原名朱重八,安徽鳳陽人。朱重八的老爸朱五四是個農民,那時候好像基本上的人都是農民。老朱家靠給地主種地、為生,不過朱五四還有個豆腐店,這些加起來勉強夠養活一家子人。而會做豆腐的朱五四在當時也算是個手藝人,隻不過當時市場經濟不發達,要是市場經濟再發達些,那可能朱元璋同誌就不會去造反了,而是會成長為安徽一帶的豆腐大王也不定。

朱重八在艱苦的環境中長大,吃了很多苦,不過上或許並沒有看到,還要再給他來點狠的。

14年,也就是朱重八15歲的時候,這安徽這一代就開始鬧災了,先是旱災、然後是蝗災、接著是瘟疫,一茬接一查的來擋都擋不住。本來災已經夠要命了,更要命的是人禍。元朝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腐敗不堪,那些底層的官吏對老百姓的盤剝讓老百姓苦不堪言。

所以這災來了後,跟著的人禍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那些腐敗的官吏貪汙了賑災的糧食,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老爹、老媽、大哥都死餓了,隻剩下了他和二哥嫂子還有一個侄子。

留下來隻能等死啊,所以一家人就四散逃荒去了。

之後的事情電視劇、啥都也都演了無數次了,先是去了黃覺寺當和尚,後來和尚也沒飯吃了,就開始要飯。這是被無數人津津樂道的事情,一個開國皇帝是當和尚和要飯出生,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了。

真的要論誰是建國最難的皇帝,朱元璋同誌當仁不讓的是中國曆史上開國難度S及的皇帝。

不過要飯的生活讓朱元璋活了下來,最後還順便記住了淮西的地裏情況,同時鍛煉了意誌力,可謂因禍得福。

後來日子好過點了,他就回到了黃覺寺。如果沒有那封信,朱元璋同誌可能還是會老老實實的做他的和尚,但是好兄弟湯和寫來的信讓朱元璋被迫走上了農民起義的道路。

他的第一站就是郭子興的紅巾軍。而紅巾軍呢和當時的著名宗教團體合作很深,紅巾軍的領導也被稱為明王。

這個團體就是明教。對,就是張無忌當教主,有紫白金青四大法王的明教。

明教又稱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創立。這位兄弟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是一個先知。他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摩尼教發展的範圍確實也很廣,最後也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宗教。隻不過在中國,在元朝末年他已經不再叫摩尼教,而叫我們更熟悉的明教。

郭子興可以是朱元璋的恩人。在湯河寫信讓他來投軍後,郭子興就看中了朱元璋了,雖然傳朱元璋長得有點那啥,但是夥子確實有能力。郭子興先是讓朱元璋當了自己的親兵,也就是警衛員,後來因為朱元璋作戰勇猛,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朱元璋就當了人生中第一個官職,九人長,算是個班長級別的吧!再後來郭子興還把自己的義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這就是曆史上以賢德著稱的馬皇後。

這裏我們插個話題,就是關於朱元璋的長相。我們很多人都見過朱元璋的兩張畫像,一張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爺爺,胡子花白,頗具帝王之像。

而另外一張是一個醜陋不堪的形象,又是凸額頭又是地包。

關於朱元璋的長相大致就是分為這兩個版本。然後就是大討論,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子。

我覺得,朱元璋應該沒長得那麼醜,長得醜的那張很有可能是後人根據朱元璋身前做的事情杜撰的。

我們回來,郭子興對朱元璋可以是恩同再造,所以朱元璋對郭子興也是敬愛有加。不過後來郭子興漸漸的覺得朱元璋太有能力,太有威望,甚至有時候比自己還有還有遠見,於是就開始討厭朱元璋,後來甚至還想過殺了朱元璋。

不過還好,朱元璋沒有死在郭子興手裏。他也知道郭子興後來不喜歡他,於是就主動帶著人出去自己打地盤去了,結果發展的很好。

有了實力後,朱元璋對郭子興以德報怨。招到軍隊,給郭子興送去,郭子興沒糧食了,朱元璋派人送去,郭子興被打了朱元璋給他出頭,最後還送了自己手下的幾萬人馬給郭子興,對郭子興可算是仁至義盡。

郭子興是個氣的人,後來因為報複自己的老對手孫德崖失敗,活活給氣死了,郭子興一死,朱元璋就開始了自己的霸業。沒過多久他就成為了眾多農民軍裏麵強力的一支力量。

後來再整編了郭子興的軍隊後,又招募了許多的軍隊,成為了農民軍裏麵最強的三股勢力。而這時候朱元璋的領導就是他們共同推舉的皇帝,明王韓林兒了。

這韓林兒啊是韓山童的兒子,他當的這個皇帝其實就是個傀儡。因為他下麵還有個掌握實權的劉福通。

而朱元璋名義上算是韓林兒的手下,在沒有建立大明朝之前,朱元璋都是以韓林兒為皇帝行事。隻不過韓林兒的話對朱元璋起不起作用那就看朱元璋的心情了。

敵人永遠是成就你的最大動力,這是我覺得很有名的一句話,如果沒人過這句話那請大家以後的時候注明是我的。

朱元璋在成就霸業的路上一共有三個強大的敵人,他們分別是陳友諒、張士誠和元順帝。

元順帝就不多了,畢竟是元朝的皇帝,推翻他是朱元璋的最大目的,這沒什麼可的。在此之前他要解決的就是陳友諒和張士誠。

先陳友亮。陳友亮是個狠人,他信奉殺戮,覺得隻有武力才是征服人的唯一工具。所以他殺起人來會絲毫不留情麵。這裏麵有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自尊心的問題。

陳友亮是漁民的孩子,從就在江裏打魚,基本上不上岸,是當時社會地位最低的階層,比要飯的好不到哪裏去。放到現在,可能還沒職業要飯的有錢。

不過陳友諒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所以他上岸讀書,還找到了一份公務員的工作。不過他做著工作可是受盡了那些同僚的冷眼和詆毀,於是在徐壽輝、倪文俊農民起義路過的時候,陳友諒就投身到了革命當中,隻不過陳友諒不同於其他的革命同誌,他的心裏住著一個魔鬼,而參軍後,這個魔鬼被徹底的釋放了出來。他一步步的通過殺死自己的朋友、上級、領導,最後成為雄霸一方的豪傑。

陳友諒是當時起義軍裏麵賬麵實力最強的一支隊伍。陳友諒和朱元璋一共有兩次大規模的戰鬥。分別是160年和16年。而這兩次都是水戰。

第一次陳友諒帶了幾十萬人馬,開著大船就殺向應府,本來他覺得自己很穩,因為自己在朱元璋身邊有一個間諜,應該能一舉拿下朱元璋。可是有時候人就是太自信,其實他的間諜康茂才早就已經成為朱元璋的人,於是陳友諒就上了大當了。第一次對朱陳之戰,陳友諒大敗而回。三年後的16年,陳友諒緩過氣來了,之前被打沉的船也重新燥起來了,於是陳友諒再一次帶著幾十萬人殺來了。

結果這一次阻擋他的,是朱元璋的大侄子朱文正。他讓陳友諒感受到了什麼叫絕望。

陳友諒這次又是幾十萬人,幾百艏戰艦。結果這幾十萬人打到洪都也就是現在的江西南昌的時候瞎了。他碰上了防守能力可能能排進中國軍事防守人才p10的人,朱文正。

洪都是大城市,有一個特點就是門多。

不過朱文正的防守能力實在是太牛了,當時洪都有八個門,而陳友諒有多少人呢?有學者統計了一下,大約有四十萬到六十萬之間!

幾十萬人打不是重兵把守的洪都城,陳友諒顯然是胸有成竹。而洪都城有多少人呢?大約就是三萬人!八個門、三萬人,平均一個門不到四千人。

就是用這三萬人,朱文正和另外一個名將鄧愈足足抵擋了陳友諒的大軍85,差點沒氣死陳友諒。估計打到第八十五的時候,陳友諒的心裏隻有一句“我太難了”的感歎吧!

這八十五給朱元璋爭取到了充足的備戰時間,之後朱元璋率領二十萬大部隊趕到洪都,這三萬人都擋了陳友諒八十五了。那現在主力部隊來了陳友諒還怎麼打啊!

三十六後,陳友諒的部隊全軍覆沒,陳友諒也在亂軍中被射死!朱元璋最大的敵人就這樣死了。陳友諒死後,那接下來的倒黴蛋自然就是張士誠了。

打張士誠對於已經消滅了陳友諒的朱元璋來根本沒什麼技術含量,幾十萬軍隊和那些凶猛的將領沒用多久就打下了張士誠和方國珍的絕大多數城池。最後把張士誠圍在了平江城,這個平江城和洪都一樣有個特點就是門多。基本上,這門多是一個城市發達的標誌,但是在打戰的時候,門多就成了守城士兵的噩夢了。

平江城有十一個門,朱元璋的軍隊也沒用什麼戰術,就一個字,打!這守城的人沒有朱文正,也沒有鄧愈,按理朱元璋手裏這些猛將應該很快就能打下來的。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私鹽販子出生的張士誠還是有兩下子的,朱元璋手下的名將最後打了八個月才打進去,最後俘虜了張士誠。張士誠也是頗有骨氣,最後死在了朱元璋的牢裏。

這裏一下張士誠的地盤。張士誠的地盤在當時不是最大的,但是是當時最富,所以張士誠非常的有錢。而他的屬地的人也很有錢,比如當時的巨富沈萬三。

這個人物大家都很熟吧。

沈萬三可以富可敵國,後來張士誠被朱元璋幹掉,沈萬三就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很不待見沈萬三。沈萬三為了保命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出錢修建了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牆。隻不過沈萬三或許是個智商很高的人,但是情商應該不是很高。因為他和朱元璋派出來的人一起休城牆,結果他比皇帝的人修的還快,完全不給朱元璋麵子,這讓朱元璋很不爽。

後來朱元璋要出兵打戰,沈萬三居然要以他的名義出錢給這些士兵發獎金。這徹底的惹怒了朱元璋。有人會,有人出錢給獎金不是很好嗎?為啥要生氣。

你如果是皇帝你聽了也會生氣。你沈萬三這麼做什麼意思?是覺得我老朱發不出工資嗎?還是覺得你有錢就出來顯擺?

最後沈萬三被朱元璋發配到了雲南,最後死在了雲南。

雖然沈萬三的故事在曆史上真真假假有很多的版本,但是從沈萬三的事情中我們能看出來朱元璋的性格。在朱元璋麵前不要強出頭,不然會死得很難看。

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基本上就算平定了農民軍內部的爭奪。而內部既然平定了,韓林兒的作用也就倒頭了。

所以韓林兒就不可避免的走上了那條無數傀儡走過的路,被以外死亡。

過程很簡單,元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拍了手下的一個將領廖永忠去接韓林兒來應享福。韓林兒一聽有這好事,應可是好地方啊,山美水美人美的,於是就屁顛屁顛跟著廖永忠去了,結果他坐的船開到瓜州的時候,以外就發生了。他座的船應該沒有做過出廠檢測,或者年檢過了,船在瓜州居然漏了。於是一船的人都沉到江底喂了王八了。

韓林兒一死,朱元璋稱帝的道路上就沒有了任何的阻礙,最後順利稱帝,建立了大明朝。

陳友諒死了,張士誠死了,剩下的唯一任務就是消滅元朝。

朱元璋提出了一句頗有時代特色的口號: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個口號我麼你很熟悉,後來的孫中三先生提出的口號就是從朱元璋同誌這裏來的。

朱元璋在拿到和元朝一決高下的機會後他派出了手下戰鬥力最恐怖的兩人進行北伐,他們就是徐達、常遇春。

這兩個名字我想大家肯定不會陌生,別的不,倚屠龍記裏就出現了好多次了。而其他電視劇裏也是出現了無數次。

隻不過,他們兩個人這次的北伐還有一個特殊曆史意義。特別是對於漢王朝來。這個意義太重大了。因為這次的北伐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由南往北統一的戰爭。

朱元璋在戰爭前還對手下的士兵作了一番演講,是這麼的:“道好還,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這幾句話讀著就很有煽動性,可以看得出來,當和尚出生的朱元璋後來學習相當的努力!

這裏要一下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朱元璋是和尚、要飯的出生,不過他這一輩子從來沒停下過讀書,學習非常的刻苦。

他流傳下來的文章不是很多,不過有幾首詩寫很有水平。

一首是朱元璋去一間寺廟微服私訪,那個寺廟的和尚看朱元璋一臉殺氣有點嚇人,於是就纏著朱元璋。朱元璋有點無語,於是在寺廟的牆壁上寫下了一首詩:

殺盡江南百萬兵,

腰間寶劍血猶腥;

山僧不識英雄漢,

隻憑嘵嘵問姓名!

這首詩很霸氣。

還有一首是他模仿黃巢的那首著名的寫菊花的詠菊:

百花發時我不發,

我若發時都嚇殺。

要與西風戰一場,

遍身穿就黃金甲。

這是明誌。

所以朱元璋的文采還是非常不錯的。

徐達和常遇春兩個人帶領軍隊開始了北伐,他們和元朝最後的名將王保保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戰鬥。

一路上元朝的軍隊幾乎沒什麼抵抗的能力,很多城池望風而降。號稱名將的王保保被打的滿地找牙。

很快,徐達和常遇春就打進了北京城。元順帝帶著老婆孩子快速的跑回了原來的老家。就這樣,還差兩年就能舉辦百年建國慶典的大元朝結束了他們對於長城之內的統治,回到了他們的草原。而這一戰還有一個重大的立式意義,那就是後周、宋朝君主想了幾百年的燕雲十六州,終於再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回到了漢族政權的手中。相信周世宗、宋太祖等人應該可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