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深思熟慮,董奇最終決定,馬上登島!
細看之下,這矩形洞口和湖岸之間,散亂分布有許多露出水麵的雜石堆。但石堆之間的距離長短不一,有的可以全力躍過,有些卻寬度過大無法直接通過。
好在岸邊深處有很多高大的枯木枝幹,於是以身強力壯的士兵打主力,科學家們協助,一群人同心協力,很快搭建出了一條不錯的人工通道。
借助這條道路,眾人終於來到了“矩形洞口”處。
待到達“洞口”,由於水流很急,董奇借助島上的石頭和樹枝,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再往下打量這“島嶼”的邊緣,竟然都如懸崖刀削般,筆直地切入湖中,湖水幽深。即使董奇視力過人,奈何自己的視線也隻能觸及這水下十幾米處,再往下湖水顏色已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暗,自己的視線也無法看清楚了,顯然“島嶼”四處都是深淵無異。
他再回頭一看,那些石堆,竟然是被放置在水下的一個個平台之上!這些平台之下連接著一根根直上直下,深不見底的立柱,浸在幽暗的湖水之中,猶如孫悟空的擎柱一般!
想想都感覺後怕,人如果不心跨錯半步,一旦跌入水中,即刻就會被急流卷入那無底的深淵。
董奇心神稍定,將目光轉向矩形洞口,這才得以在近處一窺這個它水麵部分的真容。
原來這矩形洞口是一個龐大組合結構的一部分。這個組合結構應該是一個多邊形,多根矗立在島上直立的巨大石柱,兩兩支撐著一根根寬大的橫梁,巨大的橫梁又在上方形成了一個標準的多邊形。
由於整個建築周圍被高出丈許的樹木包圍,董奇他們站在崖頂時,受視線所阻無法完全分辨清楚。
而遠遠看起來像矩形的“洞口”,其實是多邊形組合體其中的一麵,因為它頂部的橫梁和周邊的立柱已經被密密麻麻的植物所覆蓋,所以看起來很像個矩形的洞口。
董奇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些橫梁及支柱,每一根起碼有50、60公噸重,橫梁長0米左右,而支撐橫梁的石塊高度也有近6米左右。
規則的多邊形石柱和橫梁圍成了一個圈,從兩個麵轉折接近100的角度判斷,這應該是一個龐大的六邊形。
再看那石圈中,赫然有一塊“”型的巨石突兀地高出周邊約兩米。而“”型巨石上,竟然雕刻著一隻盤旋而下的石蛇,其雕刻工藝精湛。順著董奇的目光,栩栩如生的巨蛇正抬起頭冷冷地瞪著他。
而麵前的兩根橫梁支臂約有一米的厚度,上麵刻有諸多怪異的文字,連董奇也無法解讀。他估計其它麵的橫梁及支臂上也應該有同樣類似的文字。
一旁的遊可博士不禁驚歎一聲:“怎麼這麼像哥貝克力石陣?”
聽遊博士一講,董奇即刻也有同感,他對哥貝克力石陣也非常熟悉。
這哥貝克力石陣,又名為“哥貝克力山丘”(Gbekliepe)。位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烏爾法市郊近十公裏處。
在1994年,最初由一位庫爾德族牧羊人發現。哥貝克力遺址的樣子依稀有點像是英國的巨石陣,隻不過興建的時間要早得多,也不是用粗略鑿成塊的石頭堆成,而是采用精雕細琢的石灰石柱,石柱表麵刻著動物浮雕,成群結隊的羚羊、狐狸、蠍子和凶猛的野豬,也有蛇。
主持哥貝克力丘挖掘的行動者,是“德國考古學會”的K·施密特。經Pre-PeryNelihiA鑒定,證實石陣遺跡建於11600年前,比吉薩大金字塔還早7000年,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最早的文明遺跡之一。
令人困惑的是,在石器時代,當時的人類沒有技術和金屬工具,這些巨石和圖案是如何被加工的?
如今出現在眼前的巨石陣的確與哥貝克力石陣的風格非常貼近,而且顯然還是一處遠古遺跡,遊可不得不在心裏多問了幾個為什麼。
遊可思索,分布在這附近的各處“島嶼”,不知道還會有多少這樣的巨石陣,而這些石陣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想到這裏,即便曆史知識博學的他也是一籌莫展。
正躊躇間,突然波濤滾滾,大家都感覺到湖麵似乎有什麼異樣。遊可猛地回頭一看,一陣巨大的恐懼襲來。
時遲那時快,隻見一個巨大的黑影突然從湖水中躍出,迅速向他猛撲過來!這黑影躍出水麵的部分已接近五米,加之水下的軀幹,儼然是一頭長度至少達到十幾米的巨獸!
與此同時,董奇也聽到隊伍後方傳來驚叫聲,不由得心中一沉。
在這一刹那,他用眼角的餘光瞟了一眼隊尾的方向,隻見一頭同樣的生物從水中躍出,嘴上赫然叼著騰野!
看來這兩隻巨獸是協同捕獵,不僅體型巨大,而且智商極高,顯示是同時向隊伍兩端發動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