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鎮,這是大燕境內北部的一個鎮子,所占麵積並不算是很大,然而正是這麼一個的鎮子,名聲卻是響亮至極。
這狄鎮不僅是在燕國之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算是在那與燕國北境相接壤,且常年覬覦北境國土的強敵盛源王朝,也是有著些許名聲,其對國家的影響由此可見一般。
若是起狄鎮有著這般名聲的緣由,那便要從多年之前講起了……
數百年前,狄家先祖狄賢與大燕開國之主端木槊共同推翻了前朝的暴戾統治,開創了如今這個國力強橫的大燕王朝,以武槊紀年。
端木一族在前朝是極其顯赫且頗得民心的名門望族,憑借其一族的赫赫軍功,被前朝軒德皇帝封為異姓王。
狄家先祖狄賢是端木王府中收養而來的義子,雖自幼與端木槊相識,情同手足,名義上卻仍是有著些許分別。
在推翻前朝統治後,端木槊憑借著家族賢名與狄賢等軍中大將的擁護,無所爭議的登基坐殿,定國號大燕,封狄賢為護國懷忠大將軍。
若是按所謂的論功行賞來,狄賢的滔功勞足以封侯拜相,即便是封異姓王也不為過。
然而端木槊鑒於自己一族是由異性王族登基稱皇的,他內心太清楚異姓王這三個字背後的影響力了。
於是,為了避免此事再度發生,便未將狄賢封為異姓之王。
老將軍在位二十餘年,聲名極盛。
王朝建立之初,由於推翻前朝的內戰對國力民力耗損極大,致使周邊各鄰國對初生的大燕王朝虎視眈眈,危機四伏。
武槊元年十月,毗鄰大燕北境的盛源王朝率先發難,以五十萬兵將欲取北境十六州,一之內便攻下五城。
大燕此刻正值戰後恢複之期,哪有抵擋之軍,唯靠北境當地駐軍抵禦,效果自然是不甚理想。
狄賢受命於大軍壓境的危難之際,領著僅僅兩千的帝都奉京虎翼軍趕赴北境抗擊盛源大軍。
他趁盛源剛剛奪下五城休整之際,率兩千虎翼奔襲數千裏,突襲了正在休整的盛源大軍,大軍猝不及防,隻得向後退去。
此後的數次戰役,狄賢以少於敵軍數倍的兵力,多次取勝,最終將盛源王朝的數十萬大軍趕出北境之地。
戰爭結束之後,狄賢揚名盛源及各鄰國。其他各蠢蠢欲動的鄰國在此之後也收斂了各自切圖侵占大燕的野心。
一戰而威名遠揚的狄將軍在國內的聲望更是到達頂峰,隱隱有著壓住端木皇族的趨勢。
狄賢在位二十餘年,赫赫軍功,數不勝數,為人也是寬和正派,朝野之人大都敬仰其賢名。
功高蓋主,此為臣道大忌。狄氏一族當時所麵臨的狀況大抵如此。
在朝二十餘年,狄老將軍也深曉此理,但走到如今這般高度,退去也並非易事,一路走來隻得戰戰兢兢。
在彌留之際,狄老將軍向兒子留下了“遠離廟堂,明隱於野”八個字。
其子思忖良久,在葬父之後向皇帝請辭,皇帝自然是不準,數次挽留。而後他提出將自己的兒子留在京都,以代狄氏一族為大燕國盡忠。任誰也瞧得出來,這是要作為質子留在京都。
皇帝最終準許了,下旨將大燕國北部的台陽鎮改名為狄鎮,狄氏一族於此鎮安家,且在鎮內有便宜行事之權。
今日的狄鎮格外繁鬧,每個鎮民都曉得當今的太子妃,狄莊大姐狄英今日要回莊省親。
狄莊之內更是熱鬧非凡,張燈結彩,狄家大姐自幼被送往帝都,在成人之後,又嫁與大燕太子端木熙為妃。
成親之後多次提出要回家中省親,卻屢次被拒絕,前些時日,皇帝突然下旨準許狄家姐回鄉省親,使得太子妃一時也有些疑惑。
不過想到多年未見的父母雙親,還有那自跟在自己身後,鼻涕橫流親近無比的弟,這位狄家姐便喜極而泣,未多想其他。
狄莊仆役自晨起後,便忙碌起來,將莊子正門敞開。直至正午十分,鎮內大道之上才現出一黑點,而後形成一道線條,緩緩行進,這是隨行而來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