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草長鶯飛。
中洲東南邊陲有座海邊鎮,名喚劍鬥鎮。據當年有仙人途經此地,觀異象以劍於大石刻字而得名“粼粼波光裂,劍氣衝鬥牛”。此事被傳的神乎其神,如今大石依在,可字跡全無。或者從一開始便是杜撰的。去年鄰鎮有一孩童被朝廷堪輿師選中有莽夫無垢資質,不大不的前程可讓他們得瑟了一陣。還因此整個家族被載入縣誌,上下老從此也不再為柴米油鹽發愁。所以在這種地方,口袋可以癟、肚子可以癟,但麵子是萬萬不能癟的。如今這世道,虛的很。
鎮中四十九戶人家,徐姓居多。多是當年為躲避戰火南遷而來,經過幾代繁衍生息,靠海而居。以鹽、漁業為基。得獨厚,所以這代劍鬥鎮居民生活還算滋潤。
鎮子有四巷一街,四十九戶人家分落其中。屋舍相靠,門階相連。茶餘飯後串門訪友好不熱鬧。有時也免不了因通個溝渠、掏個糞坑而拌嘴,但都是街坊四鄰外加鎮中私塾的林先生從中調和也就動動嘴皮子撂兩句狠話了事。
到這個林先生可是鎮中名人,鎮唯一的教書先生。本名林月罡,年方四十,未娶未納。常年青衫束發,為人溫厚純良,但凡遇見問一句“林先生好”,都要駐足點頭等你走後再轉身離去。手裏托著教授的古籍,束發的青色布帶隨風而蕩,不知蕩碎了多少未嫁娘的心肝。
鎮中居民南遷之前多是北方大戶,更有甚者祖上在朝為官,位居首輔。不過那都是前朝的事了,前朝最後一個年號“龍興”隨著宮城的一場大火已隨煙而逝了。真是莫大的諷刺。
如今的皇帝劉氏,開國之君。定都未陽,國號雍,年號“功成”,自稱功成帝,似乎對自己取得的功績相當滿意。別看名字取得一般,人家可是實打實的琉璃境莽夫。當年也隻不過是西南邊隅的農家子弟,年過三十,無根無葉,本就此認命了。可偏偏造化弄人,被一仙家門閥看中。非有上人之資,習滿功德十年而出山。後如蛟龍入海,短短五年之間便並吞周邊十餘諸侯,終於在“龍興”六年秋,率兵直抵京郊,列陣宮牆。於城外擊缶三,無一敢應。
今的鎮格外熱鬧,一年一度的采青節到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生活在鎮的居民格外喜歡這個節日。按照習俗家家門梁上都掛上了鬆枝、柳條。這也是懷念祖先的節日,這一日人人沐浴焚香,擦拭祖先牌位。以求平平安安,長命百歲。
鎮的廣場上聚滿了人,節日最重要的祭祀儀式馬上就要開始了。私塾的林先生雙手疊放身前站在高台之上正在為大家宣解祭文。林先生學識淵博,每年的祭文撰寫和主持祭典儀式都由他來完成。
儀典規程是祖宗傳下來的,也不知傳了多少代。非常複雜繁瑣,單是叩頭方式便有十幾種,站姿站位都有講究。所幸人人心誠,並無半點煩悶。孩子便不同了,一個個跟在大人身邊左張右望。盼著這個煩悶的儀式早些結束,好不容易有休沐可不能浪費在這無聊的事情上。孩童心性,然好動。
隨著林先生最後的一聲“叩首”結束,整個祭祀儀式算是完成了。
人群中衝出六七個童,滿麵紅光,拿著早已備好的紙鳶急吼吼的往後山跑去。為首的童約莫八九歲,稚嫩的臉堆滿了笑容,可能跑的太急,額頭溢出一層細密的汗珠。邊跑邊回頭喊到:“你們快一點,太陽快下山啦。百歲,你要跟不上我們可不等你啦”。
跑在最末大概隻有四五歲的童聽完滿臉緊張,趕緊埋頭加速。本來就年齡最腿最短,這下可真是把吃奶的勁都用上了。
大人在身後喊到“你們慢一點,別耍太晚早點回家吃飯,淩軒,照看好你百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