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1 / 2)

一條鄉間的路上,路兩邊盡是一望無際的粟田,看一片片粟穀飽滿,莖葉已泛黃色,想必今年是一個難得的豐收之年。盛夏剛剛過去,秋老虎還在散發餘威,而田野裏的農人顧不得秋老虎的餘威辛勤勞作,確保著來之不易的豐收之年。

此時路旁站有兩人,年輕者看年齡應在舞象之年,臉型稍長,眉間透著暖意,身高約有八尺,體型偏瘦,身穿入華襦,腰係一方形佩玉,頭發高高束起,一副士子的打扮。老者則身著布衣,態度恭敬站在其身後,看樣子應是其奴仆之類的下人。

這時年輕者開口道“福叔,今年真是風調雨順的一年”。

“是呀,大家都開心壞了,比往年收租估計至少多上兩成“,老者臉上也麵露笑容。

“多兩成少兩成又有何妨,終究用不盡,倒是能讓這些人今年免受饑餓了“,臉色不變的回答道。

“少主人心善“,完老者閉口不言。

“福叔,我們回去吧“。年輕者完向路盡頭走去,老者後麵跟上。

年輕者名叫成煜,弘農宜陽縣人,父親成瑨,曾舉孝廉,官拜郎中,後升遷至荊州南陽太守,南陽是全國著名的大郡,後因郡中張子禁犯法,成瑨將其下獄,張子禁乃是朝中宦官的紅人,宦官求漢恒帝下旨釋放,但成瑨依舊將其處死了,於是漢恒帝將其下獄,雖然朝中大臣多為其求情,漢恒帝最後還是聽了宦官的之詞處死了在牢獄中成瑨等一批人。

在成瑨被處死之後,成煜的母親帶著年幼的成煜從荊州回到了弘農宜陽老家。

成瑨有一個弟弟也就是成煜的叔父,名叫成旭,成旭不像其哥哥喜好讀書,反而喜愛遊俠之風,有些勇武之力,經多年經營也有一些家業,在宜陽縣也算是大戶。由於成瑨早年便在外為官,老家早已早已沒落,加上死於獄中,等煜母帶著成煜回來時,早已不能維持生計。成旭收留了成煜母子,分良田百畝良宅一座給與他們母子,經常贈些物品給他們,母子二人對他十分尊敬。

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年煜母病重,成旭也派幾個仆人照顧,但成旭至孝,每每親自為母熬藥、服侍,這讓成旭更加喜愛他,也讓他備受四鄰的尊敬,後來煜母病逝,成煜悲痛大病一場,也讓一個千年後靈魂從新活了過來。

成煜病重期間一直受張福的照顧,後麵為表示尊重一直稱張福為福叔,家裏事務也一直讓張福管理。

後來宜陽縣縣令聽了成煜,並知道乃是成瑨的後代,認為他乃士人忠義之後,並且至孝之人,於是舉薦他去郡學讀書,當時他才十二歲。

加上成旭的資助,成煜在弘農郡讀了郡學,三年後由於永昌太守曹鸞上書請求解除黨禁,讓漢靈帝不喜,加上宮中宦官的教唆,漢恒帝發動了第三次黨錮之禍,凡是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族。弘農郡太守乃是前太尉陳蕃的門生而受到牽連罷官返鄉,後任太守乃是中常侍趙忠的族人,所以停止舉辦了郡學,但想征辟郡學內有學識的人為爪牙,其中就有成煜,但成煜拒征返鄉回到了宜陽縣自己讀書,就這樣又過了過了兩年。

時隔一個時辰,成煜與福叔兩人回到宜陽縣家中,此時的弘農郡以弘農楊氏為出名,現司徒楊賜就出自弘農楊氏,其父親楊秉也位即三公,其祖父也曾做過太尉,可謂一門三公。此時放眼下,弘農楊氏雖不凡卻也並非第一,汝南袁氏位即三公多達五人,兩千石以上的官更是幾十位,門生更是多如過江之鯽,穎川的荀家八龍更是屬於士人的領袖級別的。弘農楊氏比它門還是稍遜一籌,主要還是楊氏無論門生還是人都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