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鳳凰涅??(2 / 3)

第二次噴發的時候,我則被封在一塊光芒四射的金鑽裏麵,跨越了長達數十億光年的無邊的黑暗區域,眼前一下子明亮起來,盡管和以前星光燦爛的宇宙景觀相比,還是猶如螢光一般微弱,但對比第一次噴發時候所看到的那個宇宙景觀,則猶如太陽一般明亮,自然界總是存在著巨大的落差讓人感慨無邊。

大概噴射八十億光年左右,又和第一次噴射時那樣,遭遇到了另一巨大的噴射柱,無數的紫水晶石、金剛石和其他物質、能量在我身後碰撞,閃爍的碎片將暗黑的一片區域照射得特別的炫麗,這種曾經熟悉的感覺現在看來除了幾分親切之外,還有幾分驚喜,就仿佛許久沒看到熟人一樣讓人不禁熱淚盈眶。

短短的時間內經曆了兩次噴射,兩次撞擊,我終究幡然醒悟,宇宙的邊界原來不止一個魔洞,因為兩次碰撞都是偏角碰撞,如此看來這樣的魔洞至少三個,而且極有可能排列成一個龐大的超級大圓,構成我們所在的宇宙的邊界。

那麼,為什麼會是大圓,而不是直線?或是其他的排列形式?魔洞又是如何形成?以目前文明智慧的角度來理解,我相信,在更早期的時候,宇宙的物質比現在的物質多上不知道多少倍,因此產生了巨大的擠壓、撞擊、塌縮,形成了難以估量的黑洞群落和星係,但星係相互合並或者黑洞之間進行火並的時候,大量的黑洞被強烈的引力波和其他形式的能量波甩到宇宙的邊緣,漸漸地,在無窮的年代的作用下,宇宙邊緣容納了大量的黑洞,這些黑洞進一步和不斷甩出來的黑洞融合吞並,漸漸在宇宙的邊緣形成了一個龐大得驚人的黑洞大圈,黑洞進一步塌縮,塌縮成不表現性狀的至微魔洞,但即使是至微構成的最致密的魔洞也不可能無限的吞並,到了臨界極限也會對外噴發出大量的物質,有積蓄,就有釋放,大積蓄就產生大釋放,小積蓄就產生小釋放,用積放理論的經典語言來描述,任何一個開放的係統達到均衡的時候,積蓄量總是等於釋放量,任何時候,理論釋放量總是等於積蓄量。

但為什麼黑洞不能無限的逃逸出我們目前的宇宙體係?是因為宇宙的外圍在過去沉澱了大量的暗物質,暗能量,阻止了黑洞的無限逃逸的可能性。

宇宙最終選擇了至微魔洞作為均衡器是因為至微魔洞是宇宙最穩定的一個結構,所以人類十分幸運,出現在由魔洞主宰的宇宙最穩定的時候,讓我們的宇宙不斷的爆炸、膨脹,然後被魔洞吞沒,大量吞食的魔洞噴射出大量的物質,物質再次凝聚、壓縮製造了又一次大爆炸,如此循環往複。但魔洞形成的早期,由於魔洞同時向外宇宙和內宇宙噴射物質,而魔洞從外宇宙吞食的物質小於從內宇宙吞食的物質,導致了內宇宙的規模不斷縮小,直到魔洞在內外宇宙吞食的物質和釋放的物質一樣多的時候,內外宇宙在魔洞的作用之下,就像一個連通器那樣達到了均衡,內外宇宙開始進入了平緩的無窮循環之中。

我們之所以存在,因為總有存在的理由,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因為我們處在所有宇宙大循環中最穩定的時候。

無論如何,在一個引力主宰的宇宙中,最後還是因為引力的作用而達到了均衡;在一個狂暴的開宇宙體係中,最後產生了一個穩態的閉宇宙,這就是宇宙玄之又玄的最高奧秘。

於是,我可以預測,因為第二次從魔洞噴出,我已經進入了下一個宇宙體係的循環裏。我不知道我已經被拋射了多遠,但感覺到周圍的物質越來越多,越來越明亮,越來越熾熱,現在毫無懸念的是,隨著物質越來越密集,在引力的作用下不斷收縮,再次引發大爆炸,正如以前無數次上演的那樣,我會被引力卷入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一個熱核之中。

物質的不斷擠壓讓我感到無比的窒息,溫度高得幾乎讓已經變成無限小,並且無法再分割的至微的我直想再次分裂,黑洞的視界達到幾十億華氏度都沒讓人感到絲毫的難受,而現在卻讓感到無比的難受、壓抑,以至於無以複加,其溫度幾乎達到了極限,如果有極限的話。

在一瞬間熱核爆炸了,就在億億億億億萬分之一秒中爆脹成一個巨大的火球,讓人感到無比的舒暢,仿佛被囚禁了億萬年的魔鬼突然被意外釋放出來一樣讓人歡欣雀躍,興奮無比,酣暢淋漓無以言表。

一個新的宇宙體係誕生了,我終究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刻,一千二百多億年的文明智慧終究沒有被徹底的摧毀,我和蕪建立的偉大夢想和計劃還是以另一種我無法預料到的方式實現了,很多時候大自然似乎總是這麼順從人的意識,以至於人擇理論屢屢奏效,我總歸不算是一個失敗者罷。

在一片爆閃爆爍之中,突然我的每一個細胞都幾乎凝固了,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出奇的驚訝!因為我居然隱隱約約的聽到那首寂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