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地圖拿來。”

白倩彤、睡蓮立即拿過地圖,在劉稚麵前展開,產鹽之地?老子豈能讓一個小小的食鹽給捆住手腳。

自古以來 ,中華產鹽之地眾多,益州、揚州、河南的鹽池、福建廣東等地都產鹽,看北方,產鹽之地隻有渤海郡,渤海郡靠近大海,可以釀製海鹽,怎麼到了自己手裏,竟然沒有鹽吃了呢?

西域,他們不產鹽,全靠中原貿易 ,你們還敢鬧事?再鬧事就先斷了你們的食鹽供應。

劉稚的手指在西域那裏重重一頓,白倩彤就芳心一跳,不知道男人對西域是不是又生氣了,這個可不管西域的事呢,誰讓劉大耳朵和曹阿蠻不貿易食鹽,他們產那麼多的鹽不賣,留著自己吃嗎?自己能吃多少呢?

“倩彤。”

白倩彤正在胡思亂想,忽聽劉稚呼喚,脫口道:“大王,你可不能??????”

說了一半,這美人自知失言,吐吐粉舌,忙道:“大王何事吩咐?”

劉稚瞪她一眼,手指在西域南邊一指:“知道這裏嗎?”

白倩彤嘻嘻一笑,急忙去看 ,“大王,這裏臣妾知道呢,這裏叫天海,臣妾小的時候去過一回,天海方圓數萬裏 ,據說海中有神龍,這裏每隔幾年,就會出現幾匹神馬,據說就是受了神龍氣息產生變異之故。”

劉稚點點頭:“這裏呢?”手指向西南移動。

白倩彤仔細看看,然後搖頭:“大王,我不知道哦,哪裏我沒去過。”

劉稚接著道:“你可知這裏有什麼土著人?”

劉稚的手指畫了一個圈。

白倩彤歡快的道:“啊,這個啊,我知道呢,這裏是羌人的天下。”

龐統上前一步,“啟稟主公,這裏的情況臣知道一些。”

劉稚點頭:“士元詳細道來。”

龐統應一聲,“主公所劃之地古稱西海,從遠古起,羌人的祖先三苗就從江漢間流徙至於此,逐水草而居,以狩獵遊牧為主。在殷商以前,西海被稱為“三危地”。在夏代生活在河湟地區的居民稱為西羌,仍以畜牧業為主,農業開始使用牛、馬耕作。商代到周、秦時,青海稱為“西戎氐羌地”。商代牲畜異常繁盛,當時戎羌遊牧部族,放養牲畜也很發達。西周時代,當時的居民已能製造戈、刀、鏃等銅質武器,周代農業和牧業均較發達。自夏商至周,青海即屬雍州地,羌人與匈奴、中原關係密切了。

從戰國時代開始,由於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河湟地區人羌人由狩獵、畜牧轉到農業。由於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四方依附的部族越來越多,選愛劍為首領,後實行世襲製,由其子孫繼承。西羌人首領稱為“豪”、“酋長”、“戎王”,是當時部落的統治者。他們不僅奴役本部落人民,還驅使族人向外擴張。在各部落間的爭鬥中,人、畜、牧地是爭奪的對象,俘獲的人充作放牧的奴隸。馬逐漸用於軍事,以馬駕戰車,所謂“萬乘之君”,即戰車萬輛。羌自古即用騎兵作戰,動輒十數萬騎。當時牛在河湟地區作為耕畜,遊牧部落則作為馱畜。

秦滅六國,結束了封建領主的分立局麵。武帝時期為了截斷羌人與匈奴之間的聯係,進兵湟中,趕走羌胡諸部落,在西海設立臨羌縣和破羌縣,同時帶來了先進技術和文化。

宣帝元年,令將軍趙充國引兵攻先零羌,獲勝,羌人降者萬餘人。同時實行屯田,開地2000公頃。這時羌人分化為生羌、熟羌戶。羌漢雜居,促進了河湟一帶農牧業的進一步發展。王莽篡漢,要西海羌人獻地稱臣,卑禾羌首領良願同意讓出西海周圍的土地。王莽在今海晏縣三角城設西海郡,置太守,下設五縣。光武帝之後的七八十年,羌人移居甘肅隴東、陝西西部、寧夏南部等地,稱為東羌,隴東以西地區的羌人稱為西羌。”

“羌人?嗯,很好。”

龐統詳細道來,聽得劉稚連連點頭。

龐統道:“主公欲對西海用兵?”

劉稚緩緩說道:“在倩彤所說的天海西麵,有一處盆地,這裏蘊含豐富的食鹽,粗略估計,儲量在數千億斤,我軍若能達到此處,將不再為食鹽分心。”

眾人不禁大喜,劉巴立即道:“主公,臣請命前往尋找鹽池。”

劉稚道:“子初不必著急,貴霜、安息兩國的商人經常走這條路,你可派人尋找這些商人詳細問清這個盆地的所在,隻要找到盆地,遍地都是食鹽。”

“諾,臣這就去找兩國商人。”

解決鹽的問題,劉稚正式展開巡遊計劃, 從晉陽出發,先到河套地區,然後到達漠北地區,再到遼東,轉回來走幽州、冀州、司隸、涼州回到晉陽,等於是將劉稚的轄區除去西域之外,全部走一遍,劉稚要看看轄區內百姓的實際生活狀況,聽一聽當地父母官、老百姓對自己的政策有什麼看法,隻有博采眾長,才能出台最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