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 不禁一籌莫展。
法正道:“主公,發展,需要一步步的進行,現在,晉陽王不願打仗,曹操不願打仗,正是難得的發展時機,還是抓緊時機發展吧。”
總共就兩州之地,想短時間內就發展成巨無霸,隻能做夢,但,不能不發展啊。
劉備愁眉苦臉的道:“法正,本王是著急啊,眼看著這些叛逆一天天的強大起來,本王卻止步不前,本王豈能不著急?”
法正道:“主公,無論是益州還是荊州,都易守難攻,隻要我們穩下心來,一步步的發展,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天下,一定有我等立足之地,主公隻需牢記:穩守不攻,終有一日,我益州荊州會超過晉陽王和 曹操。”
尤其是益州的地理位置實在厲害,要是想一步步的進攻,真是勢必登天,現在漢中,襄陽都在己方手中,晉陽軍在想搞突襲那一套就難上加難,所以,法正才提醒劉備:隻守不攻,安心發展。
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的名頭不是白叫的,依靠地理潛心發展,不去主動招惹強敵,益州、荊州一定會有個美好未來。
劉備歎息道:“現如今,也隻好如此。”
再說曹操進宮請了獻帝的聖旨,帶了大量禮物,打馬揚鞭直奔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裏處貴溪市境內。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
現在執掌龍虎山大權的乃是張天師重孫張盛。
曹操以天子欽差、大漢丞相的身份光臨龍虎山正一教總舵,自然得到張盛的隆重接待,曹操先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張道陵之重孫張盛,自接掌正一教一來,上乘天恩,下秉帝恩,延續天師道正統恩澤百姓,特加封張盛為天師,道號正一真人,世襲罔替,欽此。”
聖旨一下,正一教就成為皇家正統,張盛雖然是修行中人也禁不住熱血澎湃。
“臣張盛恭謝陛下恩賜。”
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收了好處的張盛自然一口應下派人下山助力。
搞定正一教,曹操緊跟著又轉戰太和山、齊雲山,聖旨一出,群道拜服,曹操這一次自然賺的盆滿缽滿,看看身邊左右精神飽滿氣度沉穩的上百道人,曹操恨不得立即就跟晉陽王開戰。
有樣學樣,很快劉備就得到消息,劉備在屋子裏轉了三圈,心說:你搶到龍虎山、太和山、齊雲山道士助力,本王這裏還有青城山,青城山自黃帝以來就有道士在此修煉,本王就不信找不到幾個厲害幫手。
劉備帶著禮物直接趕奔青城山。
青城山位於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謄。青城山曆史悠久,是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東漢順帝漢安二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是全國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青城山古名天倉山。唐開元十八年更為現名。相傳軒轅黃帝遍曆五嶽,封青城山為“五嶽丈人”,故又名為丈人山。
作為土皇帝的漢中王親自來到此地,青城山的道士們能不隆重接待嗎?劉備擺出一副禮賢下士悲天憫人的形象,又是大義又是重禮,青城山的道士終於決定下山相助。
搞定青城山的道士,劉備在此攜重禮趕奔峨眉山,拜會峨嵋派掌門。
關於峨眉派武術曆史沿革,與少林和武當派有所區別,少林派相傳是南北朝時期來華的古印度高僧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傳授的;武當派是由明初道家張三豐創始。峨眉派的始創則遠遠早於兩派,根據現有史料研究後認為,峨眉武術孕育時間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成型於春秋的戰國,以白猿祖師司徒玄空的"峨眉通臂拳"為曆史依據。
關於峨眉武術的地域定義,史學界尚有爭議:從廣義上認為,峨眉武術形成於峨眉山,故以峨眉而得名,流傳於巴蜀地域範圍內的武術各流派由於相近的地理環境和相通人文自然,所形成的風格和特征非常相近相通,均以"峨眉派武術"相稱,形成為以峨眉山為主的一大地域性武術派係?——峨眉派。
不管怎麼說,峨眉派的武功早就天下揚名,一直有來,劉備並沒有重視轄區內的這一武術門派,曹操的舉動提醒了劉備,在搞定青城山的道士後,劉備馬不停蹄的來到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