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這種結果,劉稚不會給袁術太多考慮時間,留下袁術,就是為了和平接收揚州,袁術在,揚州就不會起太大風波,就不會給曹軍機會,否則,晉陽軍直接殺進去就是,小小的院牆還能擋得住晉陽軍的鐵蹄?
袁術本想給晉陽王討價還價一下,沒想到劉稚都沒他機會,說完之後直接調轉馬頭走了,氣的袁術真想大吼一聲:殺。
隻能想,袁術知道這一聲喊出去,等待自己的就是人頭落地,自己是有三十來萬兵馬,但是在揚州城卻隻是有十萬,麵對十萬晉陽軍根本不是對手,袁術就生氣自己當初怎麼就沒想到不讓晉陽軍過來呢?若隻是晉陽王和幾百侍衛,晉陽王是圓是扁還不是自己說了算?現在怎麼辦?
袁術想跟文武商議一下,“大家說,怎麼辦?”
一謀士一咧嘴:“主公,現在隻有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此人一開口,眾文武都開口,基本就是一個字:降。
臣子勸主子投降,為什麼?這裏麵的道道大了,總的來說就是臣子為自己謀利。
赤壁之戰前,江東的文臣武將多數都勸孫權投降曹操,隻有魯肅勸孫權迎戰。魯肅的理由是,一般臣子投降,大小還可以有個一官半職,一個君主投降,敵方君主會怎樣安置你?孫權就此認為,那些勸他投降的,都是隻顧自己老婆孩子之人,隻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考慮,並不是為了君主打算。
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投降,對曹操的作用最大,這不但解除了官渡之戰的後顧之憂,同時還增加了對付北方袁紹的力量。正因為如此,賈詡更是得到了曹操的高度讚揚,說:“使我信義在天下得到顯重的,就是您哪!”於是上表舉薦賈詡為執金吾,封他為都亭侯,任命為冀州牧。因為這時候冀州還沒有平定,就暫時留下來作司空參讚軍事。而同時期曹操的心腹謀士荀彧、荀攸等人,是在建安八年才被封為亭侯。賈詡最後官至太尉。
這樣的例子在漢末三國時代比比皆是,隨便抓幾個出來很簡單,隻有永不消失的利益,沒有永不變更的主從關係。
眨眼間時間已到,劉稚再一次出現在大門前:“袁術,現在回答本王。”
此時的袁術就像霜打的茄子:“某願降。”
袁術投降,晉陽軍和平接收揚州,消息被劉稚嚴密封鎖,為的不是怕袁術手下眾將造反,而是怕被夏侯淵得知,趁著揚州眾將心裏發慌的機會,趁機攻占揚州其餘各地。
袁術為揚州牧,典韋為揚州大將軍,劉稚還特地給典韋配了一員手下——郭淮。
這是劉稚特地栽培郭淮,得劉稚特別提點的郭淮滿心歡喜的上任。
另外魯肅為揚州刺史,劉稚從大牢中將楊弘提出來任命為揚州別駕。
兩個媒人,李豐被芙蓉宰了,劉稚就找楊弘,一問才知道因為楊弘不支持袁術的將令,被關了大牢,劉稚親自去大牢中將楊弘請出來封為揚州別駕,足以讓楊弘感激涕零。
為了以防萬一,劉稚還給了魯肅假節鉞之權。
假為“借”的意思,代表短期代理,非為真假之意。節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有節的使臣,就代表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權利。鉞為斧鉞,一種刑具,專屬於君王。《孔叢子·問軍禮》:天子當階南麵,命授之節鉞,大將受,天子乃東麵西向而揖之,示弗禦也。
假節鉞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武將“假節”的話,他在戰時狀態就不必左請示、右彙報,可以直接斬殺自己軍中觸犯軍令的士卒。在君王所有的授權方式之中,假節鉞的規格是極高的。擁有了假節鉞的權力,不但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士卒,還可以代替君主出征,並擁有斬殺節將的權力。
這就等於魯肅才是揚州最大的官兒。
為了確保魯肅的安全,劉稚命阿大阿二為魯肅護衛長,親衛軍也撥出三萬交給典韋,有魯肅之才、典韋之勇、親衛軍之力,必能快速整合揚州。
然後最大的一件事——迎娶袁氏女,本來是一件高高興興的喜事,被袁術硬弄成被迫,人生之事豈不讓人感歎。這就是:月有陰陽圓缺,人有旦夕禍福。
典韋配合魯肅、楊弘快速接收揚州各郡,劉稚坐鎮揚州,現在揚州最大的隱患不是袁術,而是丹陽郡的夏侯淵,怎樣才能把這個隱患排除?劉稚閉目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