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行至江南,楊弘、李豐這兩個大媒人在岸邊迎接,甄道就左看右看,甄容小聲道:“三姐看什麼?”
甄道就跟甄容咬耳朵:“我在找袁術那老頭,他怎麼沒來迎接大王?”
甄脫掐了一把甄道,小聲道:“別亂講話,不管怎樣說,袁使君也是袁小姐的父親,怎麼來江邊迎接大王?”
甄道笑嘻嘻的道:“我隻是隨便說說啦,二姐不要當真啦。”
甄脫白了她一眼:“你啊,就給大王惹事吧。”
甄道立即板著小臉兒道:“二姐放心,等袁小姐進門,我絕對不亂講話啦。”
伏壽輕輕一笑:“信你才怪。”
不提幾女在這邊嘀咕,單說李豐、楊弘接了晉陽王一行前往揚州。
閑著無聊,劉稚仔細想了一下這個楊弘和李豐的個人資料。
楊弘位袁術長史,可謂位高權重,當時袁術實力強悍被譽為第一諸侯,就有稱帝的打算,但是漢王的玉璽下落始終不明了,袁術召集手下商議這件事,說孫策用我給他的兵馬,如今在江東的打下了他的領地,他不知道報恩,反過來還將玉璽帶走,阻撓我的稱帝大業,你們說該怎麼辦。
楊弘說,孫策現在在長江流域,這裏地勢險惡,而孫策的部隊又不缺糧食和戰鬥力,我們不能輕易去打,主公可以選擇在巴蜀的劉備,進攻他奪取他的勢力範圍,在回頭考慮孫策這邊也不遲,因為楊弘的計謀,劉備當時實力並不強大,一遭到攻擊就立馬投降了。
袁術想要抓劉備,楊弘又心生一計,劉備在小沛駐軍,雖然容易攻打,但是呂布在徐州,我們的首要敵人是呂布,我們應該和劉備聯合,所以大王此行不是去作戰,而是去給劉備獎賞,拉他入夥的。先把劉備說服了,倒是後聯合劉備一起消滅了呂布之後,大王還愁劉備會逃出您的手掌心嗎?
袁術死,楊弘及大將張勳等將其眾欲就孫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三國誌·孫破虜討逆傳》載:時袁術僭號,策以書責而絕之。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劉稚心說:這個楊弘在袁術死後能帶領其餘人投奔孫策,就說明他在袁術軍中威望極高,嗯,是個人才。
這個李豐,乃是袁術的主薄,可惜死得早,令得英雄無用武之地,這些人才是否可以為我所用?
實際上,東漢末年最有可能奪取天下的排名第一的就是袁術,可惜,一手好牌,讓袁術打爛了。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各地諸侯紛紛割據自立,多有不臣之心,欲取而代之。但如此多的野心家卻誰也不敢公然篡位,唯袁術一人吃了熊心豹子膽公然稱帝。那麼那麼多梟雄為何隻有袁術一人敢稱帝?這是因為袁術手中的牌太好了,袁術認為他有稱帝的實力和資格。
第一,出身。袁術出身世家大族袁家,是大漢根紅苗正的紅二代。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姻親遍布天下,政治資源和影響力是其他家族不能比的,可以說當時天下士族都看好袁家,都在背後支持袁家,袁術是袁家的嫡子,他認為他最有資格繼承袁家的聲望和政、治資源,最有希望得到天下士族的支持。加上他拿到了傳國玉璽,所以他認為東漢王朝氣數已盡,他稱帝是天命所歸。
第二,實力。袁術占據了富庶的江淮地區,手下有二十萬雄兵,兵精糧足,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軍閥,東吳孫家就依附在袁術這棵大樹上,後來的東吳就是脫胎於袁術勢力。197年春袁術僣號時,袁術幾乎操縱了4個州,占有江淮、南陽等富庶之地,終劉備一生到劉禪投降都沒有打過這麼多的富裕的地方!而袁術勢力最強的時候,主要對手袁紹、曹操都陷入了困境,劉皇叔還在寄人籬下,袁術稱帝確實有資本,並非頭腦發熱。
第三,袁術雖然僣號稱帝,但並沒有公然和漢朝撕破臉。嚴格來說袁術不算稱帝,袁術自我稱呼是仲家,並沒有稱孤道寡,他還是禮敬獻帝的。其實袁術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愚蠢,隻是操之過急,而且胡亂出牌,和袁紹鬧翻了,讓孫策脫隊單幹,僣號稱帝,一手的好牌打爛了。
袁術做的最愚蠢的事情是在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大家都想當皇帝而大家都不敢說出口的時候,他挑了這個頭。誰都知道,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袁紹就比他聰明一點,袁紹也是想當皇帝的,但是他知道在這個關頭是不能出這個頭的,因此他才想出那個餿主意來我假模假式地另立一個,時機成熟我再取而代之,這個做法雖然被袁術看不起,被袁術認為沒出息,但是實際上在策略上還是比袁術要高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