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立即敲響聚將鼓。

鼓響三通,眾將聚齊。

龐統道:“今郭嘉將軍率眾將進攻安陽新城,命我等立即出兵,二爺聽令。”

“末將在!”

文醜急忙出列。

龐統道:“二爺率領兩萬兵馬向漢水南岸發動進攻,壓製襄陽關羽不敢輕舉妄動。”

文醜應道:“遵令。”

“張燕將軍。”

“末將在。”張燕急忙道。

“將軍誰啊領一哨人馬奪取房陵。”

“遵命。”

“徐晃將軍。”

“末將在。”徐晃急忙出列。

“你率領一哨人馬向上庸發動進攻。”

“遵令。”

其餘幾將有些著急:“軍師,末將做什麼?”

龐統微微一笑:“霍峻將軍、田豫將軍、郭淮將軍隨某坐鎮南陽,準備打想阻止我軍奪取上庸房陵之敵,務必讓徐晃將軍、張燕將軍心無旁貸的向二城發動進攻。”

為什麼要多去上庸房陵而不是直接向襄陽發動進攻?

打開地圖就能看明白。

上庸位於湖北西北秦巴山區腹地。地處鄂西北山地,北屬武當山,南屬大巴山。東鄰房縣,北界鄖縣,西北鄰陝西省白河縣,西交竹溪縣、陝西旬陽縣,南接神農架林區、重慶市巫溪縣。上庸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奪取上庸就等於將襄陽和益州斷開。

房陵位於鄂西北,因“縱橫千裏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東扼荊襄,西望長安,南依神農架林區,北交車城十堰和道教聖地武當山,自古就有“秦陝咽喉,荊襄屏障”之稱。大巴山脈和武當山脈在此交彙。

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隻看房陵城。

上一次大戰,上庸房陵可是爭奪中心,這一回亦是如此,所以,四周圍保證徐晃和霍峻奪取二城,隻要二城奪下來,荊州就等於和益州在路上的聯係通道被斷開,二者聯係隻能靠長江。這也是為什麼劉備在剛剛得到益州就搶占漢中和襄陽的原因,否則,益州和荊州就隻能是兩個單獨的個體,不能連在一起。

現在如今,關羽占據南郡、荊南四郡,等於將荊州大部拿在手中,實力絕非上一世鎮守荊州可比。

在《三國演義》中,“荊州”是全書最引人注目的一個地名。然而,這個“荊州城”究竟在哪裏?在曆史上,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

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曆。

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家共分荊州:曹操占據南陽、襄陽、南郡三郡,劉備占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占據江夏郡。

建安十四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得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

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部分“借”給劉備,於是劉備占有荊州絕大部分地盤,建安十四年,劉琦病死,劉備領荊州牧,駐公安( “借荊州”後,又移治江陵,關羽鎮守荊州,仍以江陵為駐所。

從“借荊州”起,江陵既是荊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三國演義》敘述有關荊州的故事時,已是劉表任荊州刺史之後。因此,在赤壁大戰之前,所謂“荊州城”,實際上是指襄陽;而在赤壁大戰之後,所謂“荊州城”,實際上是指江陵;此外,並無單獨的“荊州城”。

現在關羽占據的荊南四郡加上南郡襄陽,荊襄九郡八成地區都歸關二爺所有,所以關二爺才是荊州之主。

現階段劉稚的目的就是將益州和荊州分割開來,讓關羽和劉備各自為戰,給劉稚一個休整的緩衝時間。

劉稚說:劉大耳朵,本王又沒怎麼樣你,你幹什麼一上來就奪取本王的漢中襄陽?欺負你的是曹阿瞞,有本事你去找他啊!你來找本王的麻煩,感覺本王很好欺負嗎?

劉稚什麼心情放下不表,單說關二爺。

益州軍在成功占據襄陽之後,確實北渡漢水打算奪取南陽,可惜天不遂人願,進攻漢中和襄陽本就是打了晉陽軍一個措手不及,利用益州內亂的幌子博取同情先騙開漢中大門,再詐開襄陽的大門,再進行下去,偷奸耍滑就不行,需要真本事。

麵對反應過來的晉陽軍,關二爺心裏也得合計一番。

忽聞晉陽軍向漢水南岸進攻,關二爺明白晉陽軍的反擊開始了。

在心中,關二爺不想跟晉陽王開戰,但,現實就是——必須和晉陽王開戰,否則自己三兄弟沒出路。

打就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