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道:“二將軍已經到達預定地點隱藏,準備了五天的幹糧,張燕將軍還有三百裏,預計明天晚上能到預定地點,最遲後天就能發動進攻。”

劉稚點頭:“很好,通知張燕,後天晚上子夜向西涼軍大營發動進攻,隻看膚施城頭火起為號。這幾日,膚施城要全力以赴,擋住呂布的進攻,不要萬事俱備,卻將膚施城給丟了。到那時,呂布可要笑掉大牙。”

“諾,主公放心,臣等一定全力以赴。”

劉稚嗯一聲,“劉辟將軍,你是上郡太守,這守城之事以你為主,本王等都給你打下手,聽你安排。”

劉辟立即趕到全身血色沸騰,立即道:“末將必定全力守城,末將在,城在。”

劉辟興衝衝直上城頭,攻城戰就此展開。

攻城戰講究的是群體的力量,單人的力量在攻城戰中就顯得很渺小,但是眾軍兵卻是悍不畏死的冒著箭雨往上衝,為什麼呢?

先登上城頭的在曆代都是頭功,賞格甚至超過斬將奪旗。原因很簡單,一是攻城戰很艱苦,二是第一個上城的人,雙方的全軍都能看見,對士氣和信心的激勵,對敵人信心的摧殘都是決定性的。至於風險你說傾家蕩產去賭博的人怎麼想的?太平盛世造反的人怎麼想的?要麼是有強烈的精神動力,要麼就是富貴險中求唄。

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等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宅。人爭趨之,於是攻亭一朝而拔之,這是吳起領兵的典型戰例。秦末,劉邦攻打下邑、齧桑,周勃率先登城,攻濮陽和城陽,樊噲第一個上城頭。想想這兩個人在漢朝都是什麼地位?

三國時吳國甚至設一個職務叫先登校尉。在不久前的大漢漢朝,校尉可是高、官,三國雖然官爵貶值,先登校尉也不是小官。

唐朝張士貴隨皇帝出征:“公先登之勳,有超恒準,賜奴婢八十口、絹彩千餘段、金一百卅挺。”不說以後的提拔,就說眼前立刻賜下的財物,這也值得搏一記。

嗯,在曆史上,張士貴可不是評書中的張士貴,在當時那也是大將,大家不可混為一談。

所以,攻城戰士兵們都悍不畏死的往前衝,真要怕死,還當什麼兵?當兵,就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搏富貴。

這一刻,劉稚的改製計劃,顯露頭角,並州軍除了專業的弓箭手外,其餘的士兵每人一張弓一壺箭,就是說,人人都是弓箭手,數萬並州軍一起往下射箭,那叫一個壯觀,黑壓壓滿天空全是箭,遮空蔽日抬頭不見太陽。

冷兵器時代弓箭的厲害無需再多做評論,西涼軍雖然悍勇,雖然裝備精良,也是未到城下先折損一半。

剩下一半士兵扛著雲梯往上衝,並州軍舉起刀就砍下去,一刀下去,雲梯就被砍斷,剛剛開始爬的西涼兵就摔下去,幸好不高,再看倒下的雲梯,斷口處平滑如鏡。

並州軍用的可是百煉環首刀。

環首刀在西漢開始普及使用、徹底取代長劍是在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士兵幾乎人手一把環首刀,環首刀成為了衡量軍力的重要指標,《太平禦覽蒲元傳》中提到,三國時的諸葛亮曾命"蒲元"這個人造刀,蒲元在斜穀開工,為了造出好刀,還特地指定要使用蜀江江水來為刀刃淬火,所造的三千口刀非常精良,被稱為"神刀"。南朝梁陶弘景在《刀劍錄》中描述,孫權在黃武五年造劍十口、刀萬口,從這可看出,劍在這時已成為玩賞用兵器,而刀則為士卒實戰的兵器。

為什麼劉巴向劉稚上奏:資金不足.

就是因為劉稚給士兵配備的是——百煉環首刀。

這還沒有兩軍對壘,如果兩軍對壘,一般士兵的環首刀遇上百煉環首刀,堅持不了幾下,就會被砍斷,兵器都斷了,還談什麼打仗?

黃忠那邊的軍隊配製還沒有改到,若是改到,就算被李傕、郭汜圍住,也絕不會是這樣一個戰果。

西涼軍不知道麵對著的並州軍已經更換兵器,還以為隻是個例,爬起來繼續進攻。

終於有先一步到達城頭的西涼兵,還沒等上城,並州軍的大砍刀就到了。

西涼軍急忙回到招架,隻聽叮當幾聲響,西涼軍的環首刀短程兩段,震驚都沒來得及,百煉環首刀就到了。

“噗!”鬥大的人頭滿地滾,屍體摔下城牆。

“放他們上來,劈死他們!”並州軍嗷嗷狂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