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義,母以子貴”,如果這後宮佳麗的給力,給皇帝生個兒子,最不濟也是皇子,甚至可能成為太子、儲君,那麼,星星跟著月亮走,不但這人尊貴了,哼,姑奶奶家人也隨之尊貴了。
兩漢時期,後宮幹政怎麼做?就是依靠外戚,就是娘家人,控製朝廷朝政、軍隊的官職:大司馬大將軍一職,為外戚專屬輔政的職位。
東漢時期外戚梁冀,他的妹妹是漢順帝皇後,他自己拜大將軍,襲爵乘氏侯。
這位大將軍,甚至有權直接決定皇帝的廢立:順帝崩,立衝帝,衝帝崩,立質帝。因質帝當麵稱梁冀為"跋扈將軍",次年即被他所毒殺,另立桓帝。
兩漢時期的外戚專權,這始作俑者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呂後。這個女人不簡單。
老夫少妻,這恩愛是到不了頭的,劉邦死後,繼任者惠帝還隻是個16歲的中學生,管理自己屎尿都成問題,如何管理大漢王朝?於是,呂後臨朝稱製,雖然呂後有一身本領,但是,腐儒們總是逼逼牝雞司晨,天下不祥,多有不便,於是,呂後就提拔自己的兄弟侄兒們做大將軍,稱為“諸呂”。
劉家天下呂家黨?這怎麼行。
於是,皇族集團和外戚集團就上演了相愛相殺,皇族集團在功臣集團的幫助下,誅殺了“諸呂”。
文帝的母親薄太後,弟弟薄昭被殺,文帝的皇後竇氏,弟弟子嬰被殺,昭帝皇後被滅族。西漢十一個皇帝,外戚沒一個善終的。
東漢出了許多娃娃皇帝,所以更多的皇後臨朝稱製,這些女人們不得不用她們自己的父親,兄弟來幫著管理朝政,權力是最好的春藥,一旦得手,誰也不願撒手,這樣,皇帝長大,要親政的時候,必然出現矛盾,成年皇帝就利用宦官來奪回自己的權力,於是,外戚專權,宦官幹政,循環往複,成了王朝的死結。
原本,這些女人,為她們各自的家族帶來了榮華富貴,結果,這些女人又成了家族滅亡的源頭。
從今日樊氏玲事件上,劉稚看出後宮幹政的禍端,自己不能心存僥幸,否則,真有一天內部動了刀槍,倒黴的還是自己。
“玲兒。”
樊氏玲嬌軀一震,霍然轉身,淚眼朦朧之中看清劉稚,樊氏玲不禁跪地大哭。
劉稚明白:樊氏玲下嫁於己,就是想通過樊氏玲這個絕色美人給烏程侯取得利益,自己明明知道,還是因為戰略問題答應這門親事,將樊氏玲娶回家,也因為樊氏玲,自己出兵將孫堅救回來,得到什麼?
九家諸侯征伐自己,馬騰半途撤退,而孫堅卻堅持到底,說明什麼?
現在,烽煙又起,樊氏玲就來求情,說明什麼?
但,趙愛兒說的很對,樊氏玲現在叫劉樊氏玲,錯誤是自己造成的,就讓自己來慢慢糾正吧。
劉稚道:“玲兒,軍國大事你不大清楚,兵凶戰危,時刻都會死人,你已經嫁給我,就應該以我為中心,而不是其他人,否則,本王真出了事,誰人能保證你們的平安?本王擁兵一方,首先要保護的是自己的父母妻子,去助別人,首先要看自己的能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苦酒卻需要自己來喝,當本王四處樹敵,最後兵敗之時,玲兒可想過自己的下場?玲兒可想過你眾多姐妹應由誰來保護?你們既已嫁我,看待事物的眼光就需要與之前有變化,否則,你還嫁什麼人?本王希望你能明白。”
樊氏玲哭道:“臣妾隻想報義父義母之恩。”
“本王從劉表手中將烏程侯救回,你要報的恩情已經報完,上一次本王不出兵,孫堅或者身死,或是南陽郡已歸劉表,所以,他們的情你已經報完。”
“再造之恩,豈能這樣輕易報完?”
“人的生命隻有一條,一命還一命,足矣。”
樊氏玲無語,低聲飲泣。
劉稚道:“該說的話本王已經說完,你自己好好想想吧。”轉身欲走。
“大王。”樊氏玲抱住劉稚的腿大哭,“請大王開恩,出兵相助義父吧。”
劉稚道:“是否出兵相助烏程侯,要看實際情況,你不必多言。”
掙開樊氏玲的手,走出房間。
“大王你好無情!”
已經離開很久,劉稚耳邊依舊縈繞著樊氏玲的哭聲,劉稚就有些心煩。
“來人!”劉稚一聲大喝。
“主公。”一邊閃過典韋。
“傳令,本王親赴上郡,會一會呂奉先。”
“諾,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