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這次全是騎兵,來去如風,打不過可以逃。”

“其五,我去危險,爾等去同樣危險,一個人不行,必須兩三人,如此一來,不如我親自前去,爾等以為如何?”

眾將啞口無言,隻看郭嘉,希望郭嘉能阻止劉稚冒險。

郭嘉無奈的雙手一攤:“某也想不出比主公更好地安排。”

眾將不禁泄氣。

劉稚笑道:“既然大家無異議,就這樣吧,今晚三更我率領五千騎兵悄悄出城偷襲聯軍糧倉。”

文醜道:“五千不行,最少一萬。”

文醜一言得到眾將首肯,文醜道:“主公不同意就不要去了,末將寧可冒大不敬之罪,也不讓主公去冒險,請主公成全。”

文醜撩衣襟跪倒:“請主公采納末將之議。”

眾將齊齊拜倒:“請主公采納二將軍之議。”

劉稚歎口氣:“想當年我與大哥二哥率領幾百人到處鬧事,現在有幾十萬兵馬,卻不能隨意了。”

郭嘉笑道:“主公,此一時彼一時。主公一人事關數百萬人的福祉,主公,請您納諫。”

劉稚隻能點頭。

臣民規勸或批評君王,叫作“諫”。君王接受規勸或批評,叫作“納諫”。我國曆史上最善於納諫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即位時,由於戰亂,社會經濟凋敝不堪。在唐太宗即位後的不長時間內,社會經濟便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出現社會秩序相對穩定、國家逐步強盛的局麵,使貞觀時期成為中國封建曆史上的“盛世”。唐太宗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政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貞觀前期和中期善於納諫。

唐太宗曾說過。我少年時就喜愛弓箭,後來我用弓箭定天下,還不能真正懂得弓箭的好壞;何況天下的事務,我怎麼能都懂得?唐太宗告誡下屬:“君有違失,臣須直言。”並且也確實采納了不少正確的勸諫。

可以這樣說:納諫,是一位君王是否英明的昭示牌。

同樣也有納諫納出問題的,比如說建文帝,建文帝繼位後,一改朱元璋霸道強硬的執政方式,努力打造寬和的政治風氣。有些大臣的建議簡直是胡說八道了,但建文帝仍然不生氣。

監察禦史尹昌隆堪稱諫臣楷模,說話無比難聽,可建文帝還是護著他。尹昌隆卻標新立異地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高見”,讓建文帝讓位給朱棣,自己退位去做個藩王,結果建文帝雖然沒有納諫,卻也沒有治罪尹昌隆,尹昌隆最後第一個成為明成祖的狗腿子,將建文帝徹底出賣。

納諫也是門深奧的學問,什麼能納什麼不能納,極為考驗郡王得能力,所以,想當一個有作為的君主不是件容易事。

現在眾將不允許劉稚冒險,雖然劉稚有充分把握此去無險,但是也需要納諫,否則,會傷了眾將的一份真心。

“報!”一名小校滿身大汗的跑進來,單腿點地向劉稚道:“啟稟大將軍,聯軍城外築土為城。”

劉稚這裏開會議事,外麵聯軍的進攻一點沒停止。

劉稚得報,立即帶領眾將登城,高覽滿身血跡的迎上:“主公請看。”

劉稚縱目觀望,可不是嗎?城外聯軍開始堆土為城,麵對虎牢關的方向,堆出十幾個土堆。

高覽道:“主公,聯軍若堆土成功,就可以順利往城中射火箭,引發城中大火,我們不能讓他堆成,末將請求出戰。”

劉稚道:“聯軍巴不得我們出戰,城外作戰聯軍數倍於我,為了幾座土堆傷我士兵性命不值得。”

高覽急道:“主公,土城建成居高臨下向城中射箭,我軍會死傷更重。”

劉稚一指拋石機:“它們是吃幹飯看熱鬧的?你不會用拋石機嗎?”

高覽扭頭看一眼拋石機,不好意思的撓撓頭:“主公,末將有些急躁了。”

劉稚拍拍高覽肩膀:“打仗是一門學問,首先第一點:主將不能急躁,急中出錯,你學不會沉穩,什麼時候能獨當一麵?”

高覽撓頭嘿嘿笑。

劉稚道:“集中拋石機猛轟,集中弩機射擊,不是要你毀土堆,是讓你傷人,這樣的活靶子少有機會,聯軍主動送上門來,就不要客氣。”

“諾。”高覽興致勃勃的去準備。

這個時候可沒有挖掘機推土機這些工具,掘土築城全憑人力密集勞作,這就給拋石機好機會,隻要拋過去就會打倒一片。

高覽調集拋石機砸過去,頓時,聯軍堆土之處成了人間煉獄,聯軍士兵呐喊一聲四散奔逃,再也沒人敢過去堆土。氣的袁紹大吼一聲:“呂公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