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隻為奪幽州(2 / 2)

龐統道:“是,臣完全支持主公的分析。”

不等劉稚來問,郭嘉道:“臣也支持主公的判斷,臣以為,我軍先奪回渤海郡,然後占據右北平郡,就算袁紹再派水軍到達幽州,也無上岸之地,讓進入幽州的袁紹軍成為一支孤軍,幽州自然還屬於主公。”

“曹操這邊怎麼對付?”

“放棄弘農郡,兵馬集中力保長安郡、河東郡,然後抽調兵馬進行渤海郡和幽州之戰,隻要我軍奪回渤海郡,袁紹若不向幽州派兵也就罷了,否則,袁紹必定全力與我軍開戰,保證陸上通道,相對而言,曹操這裏隻是想牽製我軍兵馬,我軍應收縮防線,先把弘農郡讓給曹操,曹操與弘農郡之間隔著袁紹和孫堅,想順順當當接受弘農郡,得看袁紹願不願意?”

龐統道:“奉孝此計甚佳,臣佩服。”

劉稚笑道:“既然如此,把黃河渡口也讓與袁紹吧。”

劉稚立即命胡車兒趕往黃河渡口,通知管亥撤軍至無極,再派人前往弘農郡,命張郃率軍回撤至河東郡,聽候下一步命令。

因為長安郡的特殊性,所以劉稚在長安郡一共放了十五萬兵馬,防禦富富有餘,劉稚都做了最壞打算——關鍵時刻放棄河東郡,目的隻有一個——奪取幽州。

胡車兒就這樣穿過太行八徑來到黃河渡口,卻是渡口已經失守,胡車兒追著管亥敗軍到達無名小山。

魏延急忙道:“胡將軍,是否有主公將令?”

胡車兒取出金皮大令:“管亥聽令。”

看到代表劉稚的金皮大令,管亥就沒來由的心裏一哆嗦,急忙躬身行禮:“管亥聽令。”

“奉主公將令:管亥放棄黃河渡口,回撤至無極。”

什麼?管亥一頭霧水,“胡將軍,黃河渡口已經被管亥丟了。”

胡車兒道:“管將軍,某來之時,主公言道:袁紹軍跨海來襲,責不在中山眾將,乃是本將軍失察,隻要管亥能活著撤回無極,就是大功一件。”

“主公,末將無能。”管亥哭跪於地。

胡車兒道:“管將軍,這一次袁紹軍來勢洶洶,曹操也派軍攻打弘農郡,主公道: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保住性命即可,大不了從頭再來。快快準備突圍吧,我來時已經談查清楚,南麵防守最薄弱。你等可聲東擊西,先攻南麵,將其餘地方的敵軍引過來,再行突圍,我腿腳利索,願為兩位將軍做斥候。”

三更天,把守南麵的袁紹軍忽遭猛烈攻擊,誰也不會想到並州軍會進攻南麵,按道理,並州軍突圍應該向北才是。

袁紹軍損失慘重,其餘三方急忙來援,並州軍卻殺個回馬槍,從北麵突圍而去,等袁紹軍發現不對之時,並州軍早已逃之夭夭。

三將回到無極,胡車兒將劉稚將令傳達與田豐,然後回轉晉陽。

不提胡車兒回去複命,單說袁紹軍,魏延和管亥跑了,大軍順勢將重合拿下,然後火速報與袁紹,聽聞拿下黃河渡口,又占據渤海郡之彰武、修縣、高城、陽信、重合,袁紹大喜,立即再通過大船向幽州發兵十萬,走海陸,隻用三天就可達幽州右北平郡,走陸路,卻需要半個月。

胡車兒回到晉陽向劉稚彙報,聽聞黃河渡口三萬士兵隻剩下一萬,劉稚心裏很不好受,這是自己出世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

沉了沉,劉稚命張郃率軍進中山五郡,準備奪回渤海郡。現在就等確切消息——袁紹是否派大軍進入幽州。

很快,消息傳回,袁紹軍走海路,大軍十萬在右北平郡登陸。

“好!”劉稚一拍桌子,“命徐晃、張遼後撤,徐晃退回中山國境內,張遼退回雁門郡。”

張遼好說,張文遠剛剛進入幽州,還沒跟聯軍開戰,就接到劉稚命令,立即回撤,而徐晃就沒那麼容易,徐晃跟聯軍在易京打的天翻地覆。

徐晃得到劉稚將令,一個勁地撓頭:“胡將軍,主公這是何意?”

胡車兒道:“徐晃將軍,你退回去自然就明白,這不是一兩句話的事情,一句話:袁紹、曹操聯手來攻。”

徐晃目光一凝,點頭:“我明白了,末將遵令。”

徐晃一聲令下:大軍撤出戰鬥,退回中山。

臧霸這些人都暈了,什麼情況?

徐晃將這句話拿出來:“袁紹、曹操聯手來攻。”

臧霸幾人就一愣,帶著疑問與擔心收兵退回中山。

並州軍回撤,聯軍以為勝利了,無不歡欣鼓舞,還沒起來,就得到消息——袁紹派大軍十萬跨海而來,這些人立即不樂了,這才是——前門拒虎,後門來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