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劉稚這邊大排宴宴歡天喜地,再說眉鄔。
走了四將,董卓非常生氣,再被李榷添油加醋一說,董卓就直運氣,李榷趁機道:“太師,呂布家眷也在長安,太師不可不防啊。呂布勇悍,萬一反複,隻怕影響巨大。”
董卓揪著胡子運氣,李榷繼續道:“末將認為該先下手為強,太師還有近二十萬精兵,去到哪裏都是一方之雄,若有呂布這個隱患,如何能上下齊心?”
李儒道:“太師不可。”
李榷道:“有何不可?”
李儒道:“太師,劉稚之所以將眾將家眷留下,就是想將眾將從太師身邊分離出去,太師不可中計。”
董卓道:“依你之見,現在該如何是好?”
李儒道:“臣以為,退守西涼乃是下策,為今之計,應與劉稚對戰,就算最後失敗,現在也該眾誌成城一戰到底,我軍有近二十萬西涼精銳之師,劉稚不過一群烏合之眾,仗著長安之險頑抗,我軍應將長安團團包圍,斬斷長安與其他地方的聯係,將長安變成一座孤城,困死劉稚。”
董卓卻沉吟不語,李榷和李儒就互打顏色,都看出對方的無奈,此時的董卓已經不是當年縱橫西涼無敵手的董卓,他已經被長安的花花世界腐蝕。
李儒道:“太師如果此時就退回西涼,張遼等出走的現象還會繼續,長久以往,太師手下將隻剩西涼舊部。”
董卓精神一振:“你等才是老夫之根本。”猶豫一下,“我等回西涼不好嗎?”
李儒和李榷就有種英雄老矣的沉重感。
李儒搖頭:“太師,現在西涼為馬騰、韓遂所占,他二人是否歡迎太師回西涼尚未可知,如若不歡喜呢?勢必要大戰一場,既然要打,不如與劉稚大戰一場。”
“不妥。”董卓搖頭,“爾等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能戰敗劉稚,既不用回西涼,若是戰敗,敗軍之將如何與馬騰韓遂爭鋒?那時我等豈不是連落腳之處都沒有?此時,應該速戰速決,再一次占據西涼,以西涼為根本,東可進攻長安,西可取西域,將西域諸國收為我等所用,集西域諸國之力,向中原發動進攻,這樣才能得天下。就算老夫等不到這一天,爾等也有立足之地,也有翻身之時,若是帶一群殘兵敗將回西涼,不用打,單是士氣就足以讓我軍全軍覆沒,爾等可曾想過?”
眾將不禁麵麵相覷,不得不承認:董卓的戰略眼光非比尋常。
董卓出生於殷富的地方豪強家庭。當時岷縣屬於邊遠地區,與西北羌人的居住地相鄰。董卓自小養尊處優,少年時期便形成了一種放縱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史書載,董卓“少好俠,嚐遊羌中”,“性粗猛有謀”。
董卓年輕時就曾經到羌人居住地遊曆,依仗地主豪強的出身和富足的資產,多與羌族部落酋長交往。董卓不僅體魄健壯,力氣過人,還通曉武藝,騎上駿馬,能帶著兩隻弓箭,左右馳射。他那野蠻凶狠的性格和粗壯強悍的體魄,使得當地人們都畏他三分。不僅鄉裏人不敢惹他,周邊羌人也不敢有絲毫怠慢。
羌族首領豪帥為了保全自己,極力附和趨附董卓,並且與他結為友好,以求暫時相安無事。地方豪帥們經常帶著大量的牲畜和財物前來拜望,與董卓稱兄道弟。他十分熟悉那裏的情況,見羌人如此敬畏自己,便尋思如何來利用和控製他們,在羌人中培植和收羅親信,為自己以後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於是,在野心趨使下,董卓絲毫不吝惜花費自己的家產,每當羌人豪帥來家作客,他便殺牛宰羊款待羌人豪帥,以取得他們對自己的支持和擁護。
羌人一方麵畏服董卓的凶悍,一方麵感激董卓的豪爽,所以都歸附他,願意聽候他調遣。一次,一個羌人豪帥見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無幾,便從老遠的地方趕來上千頭牛,贈給董卓。
除了結交羌人,董卓還注意保持自己在當地豪強中的地位和影響,憑著他非凡的才幹,拉攏、兼並其他勢力,不斷鞏固和擴大自己的力量。他經常扮演遊俠豪傑的角色,在當地享有“健俠”的美名。
同時,董卓還收羅大批失意、落魄的無賴之徒,他們為董卓的義氣所感動,後來都一直死心塌地地跟隨他。當時董卓就出任州兵馬掾一職,負責帶兵巡守邊塞,維護地方治安。這樣一來,董卓通過控製更多的羌人,為他今後勢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時之間,董卓成為聞名隴西的風雲人物,不管是在官府,還是在民間,董卓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要看現在董卓坐享美酒佳人,似乎被酒色腐蝕的差不多,實際上董卓絕對是個厲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