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雙方炮兵之間的較量比作兩軍大將的對決的話,那麼在剛剛經過的這一場對決之中自己是無可推脫的完敗了。
“哎,算了鳴金收兵吧。”曹真看著場上情況,感受著自己左右的心境,不由得無可奈何的長歎一聲很沒麵子的下了這樣的命令。這似乎也是十分正確的決定,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情況下,退避三舍保存實力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清脆的鳴金聲就此在戰場上響起。
無數的魏軍士兵因為這個聲音的響起而展開了歡顏,他們沒有大笑出聲來,但心中的欣喜卻是怎麼也掩飾不住的。就他們看來,這個撤退的決定實在是自家將軍下達的,最為英明神武的決定了。
一時間魏軍如潮水一般退卻,卻是極其神速的在李晟這邊還沒反應過來之前散得幹幹淨淨。雖說這隻是撤退,但究其情形卻與那潰敗很有些相像——李晟一時間被這情況鬧得有些不知所措了。他坐看魏軍退回自己的營地,卻是謹守營盤,連自家的炮兵陣地上的未死者都顧不得了。戰鬥就此告一段落。
之後的戰場上呈現出一種極其詭異的安靜,如果把每天必然會發生的偵騎之間的遭遇戰去掉不算的話,那整個戰場確實是異乎尋常的安靜。在見識到了唐軍火炮的威力之後,曹真固然沒膽子再與李晟做正麵的對決,但有不好意思就此撤兵,隻好很是尷尬的呆在當場,頗有些雞肋在手的味道。
而李晟那邊則因為要等候魏延的消息的緣故,隻以堅守大營為己任,任由曹真在那兒逍遙,也不做什麼進攻的舉動,唯恐曹真被膽子小小的嚇跑了。盡管那天自家的炮火狠狠的把魏軍給教訓了一頓,徹底的把他們打怕了,似乎是李晟這邊所希望的,但在戰後想來,李晟卻是很有些後怕的。他不為別的,正是怕曹真恐懼這兒的勢大而回師長安。
於是,為了挽回這戰術上的勝利而導致的戰略上的一個失誤,李晟不得不利用曹真還沒撤退的這些時間,往曹真那兒泄露這樣的一個消息:“李晟大軍的火炮彈藥也因為那天的炮戰而告罄了。非但李晟軍的火炮彈藥如此,似乎連李晟軍的糧草也是一樣。隻要再在這兒等上幾天,李晟軍就會因為糧草告罄而被迫撤退。”
這對曹真來說可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在反複驗證了這事情的真實性之後,曹真也相信了這一點,便安心的等待起來。哪想這一等十幾天過去,他沒有等到李晟軍的自主撤退,卻等到了長安被李晟攻陷的消息。
這個壞消息就像是晴天霹靂一般將曹真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然而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就在曹真還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龐統引軍突襲宛城進而襲取洛陽的消息再次傳來,讓曹真徹底的喪失了最後的抵抗之心:長安一失,他這幾十萬大軍徹底成了無水之根,本就已是在絕境中打轉了,而洛陽一失,整個大魏朝廷都完了,他又向誰效忠去?當下曹真自刎,留下一封遺書,卻是讓副將領著大軍向李晟投降。
偌大一場,北原之戰竟是以這樣的結局作為注腳。至此曹魏滅亡,隻留江東一支,雖然孫權還在著,但誰都知道,最後的天下是屬於李晟的了。
中華十年一月初一,大唐遷都於關中長安。
中華十一年八月,唐軍揮師四路伐吳。激戰三月,大軍勢如破竹直攻於建業城下,吳帝孫權焚宮而亡,東吳乃滅,宇內一統。李晟遂將兵甲暫收,裁兵百萬,於內休養生息,安撫黎庶。至此統一了天下的大唐漸漸有了超越前漢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