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堅持抵抗的馬遵被尹賞和梁氏兄弟所殺,而殺了馬遵的等人則在這之後,於萬軍包圍之下,在唐軍發動總攻之前選擇了投降。當然,他的投降是以天水太守的名義進行的。所謂的天水太守,也就指的是尹賞——在密謀的會議中,梁氏兄弟卻是一致同意讓尹賞來擔任天水太守而與唐軍交涉。用他們的話來說,“太守是文人做的事情,而剩下的眾人中也就尹賞是文人了。”
這當然也是一個理由,但尹賞還是覺得這理由多少有些牽強。他一直懷疑,梁氏兄弟是不是因為覺得眼下當太守要處理這麼多事情,所以才把當太守的事情讓給自己,或者又害怕所謂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才這樣,反正不是什麼好心。
當然,這些事情是他眼下才想到的,至於在會議的當初,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被太守的位置給蒙了心,一口氣高興的答應下來。這就現在看來是一個失算。尹賞總覺得,自己當初隻看到了太守位置的風光,卻忘記了這風光之後的麻煩。
“果然是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啊。”尹賞苦笑著。如果說處理這些事情的麻煩還是可以忍受的話,那一道道帶著嘲諷意味的目光,卻是讓人很是難受了。盡管尹賞自己也知道,這樣的目光很可能是對方正常的看法,很可能隻是自己的心理在一邊作怪,但他還是認為沒有做錯事情的自己是不應該承擔這樣的指著:“……難道在那樣的死地之下,我還要陪馬遵同死嗎?”想到這裏尹賞又苦笑了一下——最近一個時期以來,苦笑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慣例,始終由太守這樣的人表現出來。
“這樣不行,我必須做出一些事情,讓大家將這樣的目光收回!”尹賞這樣想著,心中已有了決定。做什麼樣的事情能讓大家滿意呢?那很簡單的,自然是立功了。對於自己這樣的投降者來說,隻有通過立功,才能讓自己在新的環境中站穩腳步,讓自己取得別人的認可。
“……立功,必須要立功才行啊。”尹賞想了想,卻又頭痛起來:已經決定了要立功,但立怎樣的功呢?這確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尹賞思考半天,仔細的琢磨了一下唐軍的作戰任務,聯係了一下自己的經曆和自己如今的身份,再把握一下魏軍的戰術,他突然就想到了一個對唐軍來說:失敗則無害,成功則大利的計策來。
“伯約,你看我們把魏軍的邪惡用心公開了如何?”尹賞知道唐軍這邊對薑維欣賞,於是,他直接找到了薑維提起了這件事情。他想通過和自己比較熟悉的薑維與對方的關係,讓薑維去說這件事情。這似乎看起來是有一定風險的,但熟知薑維個性的他,卻曉得這樣的風險在薑維身上是絕對不存在的,薑維並不是一個會搶別人功勞的人。
“公開?為什麼公開呢?有什麼用?”突然被尹賞提起這樣的事情薑維顯得有些奇怪。
“公開是為了擾亂敵方的布置,降低我方進攻時所遭遇的抵抗。你想敵人決定用這種死守消耗的事情,隻有太守、州牧、刺史這些高官知道,而底下的那些縣令,那些大多數實際上與你們作戰的人,他們並不知曉這些。他們之所以堅持著戰鬥下去,無非是因為上麵的嚴令而已。就他們真實的心意來說,如果可以給他們一個選擇的話,他們是斷然不會選擇這樣的。”
“因此,如果我們將他們隻是作為一個棄子的事情公布出去,並暗中觀察那些有心動搖的人,並配合上我們諜報人員對他們的家人進行解救的話,我想我們應該可以大大的減輕戰場上的壓力的。雖然這樣的壓力對我們的大軍來說並不算什麼,但不斷的戰鬥卻是會讓我們與陛下大軍的會合時間大大的被延長了,這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認為能夠讓事情變得簡單的事情還是要去做的。”尹賞這樣向薑維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