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接貨(1 / 2)

大風氣頻繁出現,吊裝進度時快時慢,業主和片區催促不斷。李德德常常向佘工請教,該如何應對大風。佘洪江:“為了機組安全,保證吊裝質量,首先還須嚴格按手冊規範執行。不過,事物是變化的,隻有變化本身是不變的,項目上的事,有時也得靈活掌握、特殊處理,所以做工作不能太死板,該吊的時候還得吊,你看安裝方也熟練多了。”

佘工的有道理,就像鹿城總裝廠,選址在整個區域的中心,本是為了縮短運輸設備路程,但隨著風場不斷新建,供貨圈圍繞著製造中心迅速向外擴張,設備運輸的距離越拉越長。離哪兒都近,變成離哪兒都遠,有些風場因為運輸的關係甚至出現了供貨困難的情形。你越是想麵麵俱到地兼顧所有東西,卻總會適得其反。

佘工的風場哲學需要慢慢體會,什麼事情經他一分析,似乎都能迎刃而解,但具體執行起來好像又沒那麼簡單,新員工麵對需要臨場發揮的難題,往往缺乏當機立斷的決策能力。

梁上持續大風,吊裝再次停工。牛河山覺得大家不能閑著,弟們必須手裏有活,於是他派段、李二人去接貨。皮卡車在山上山下往返,李德德和段雉往來於風場與省道之間,指引從總裝廠運來設備的平板車,接應不斷到來的機組部件。

風機體格龐大,零部件也非同可,接貨自然不是個簡單輕鬆的活。首先要確定好卸貨機位地麵的平整情況,若是平整度不夠,堆放零部件很容易傾覆或側翻。李德德忙不迭地聯係安裝方,用裝載機把每個場地填平壓實。葉片要兩台汽車吊配合才能卸貨,吊帶要固定在正確位置,才能保證葉片不被勒傷,卸貨後,還要順風放置,防止大風將葉片掀翻。李德德忙不迭地檢查吊帶磨損情況,確認擺放方向。電氣櫃,電纜這些價格昂貴體積較的設備,要集中放置在升壓站裏統一看管。李德德忙不迭地核對數量規劃組合排列,力求做到設備取用方便。

一個重要的工作是數據統計,每個機位對應的機組零部編號都要做好確認和記錄,尤其是葉片,每台風機的三支葉片在出廠時都是按重量匹配好的,不能有絲毫差錯,這關係到葉輪配重是否平衡,機組能否安全穩定運行。段雉:“我上學的時候,五年數學老師換了五個,搞的我以為數學老師本就是要一學期一換的,所以數字這些的東西,搞不了,搞不了,統計工作責任重大,在下實在無法勝任,你細心你來弄,我負責溝通。”

段雉像牛河山一樣坐在副駕駛,電話響個不停,不斷有大車司機的電話打來,詢問上山之路,張師傅幹脆把車停在山下的村口接應。李德德穿好工作服,戴一頂紅色的安全帽,找了個特別突出的土丘立於其上,把自己化妝成了一個格外醒目的路標,任憑狂風呼嘯。拉塔筒的、拉發電機的、拉電器櫃的、拉葉片的加長板車從公路上拐下來,在路標的指引下緩緩上山。張師傅開著皮卡車跟在最後一輛板車後麵,護送搭照,不在話下。

載著葉片的三台卡車像背著柳樹葉的螞蟻,在山路上排列成一條直線,它們頂著緊致的風,心翼翼地向前,葉片在板車上有規律地顫動,飛起的沙石擦過葉尖避雷接閃器銳利的邊緣。

皮卡車加速往前行駛,超過一輛又一輛板車,前方不遠處的路麵上,幾輛大車停成一列。段雉下車問:“怎麼不走了?”司機往前一指,:“前麵不走了,我們也走不動,好像什麼東西堵住了路。”皮卡車再往前開,一輛載著發電機的紅色方頭板車停在上灰騰梁的最後一個大坡下麵,那司機:“路滑,大車爬不上去。”

大卡車力負千鈞,在平地上行走,拉著百噸的貨物都沒有問題,可上山就不行,需要工程機械來助力。段雉打電話給安裝方,讓他們調裝載機過來拽車。老莊:“得等一等,正拽著呢。我們一台裝載機在9號機位回填基礎,平整場地,一台在給走位的履帶吊修路,還有一台正在救援業主。”

段雉問:“業主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