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出家門林中遇怪(1 / 2)

李耳冉是福安鎮上的大戶,樂善好施,遠近聞名。他好施卻隻施一件事—幫喪。誰家出了喪事,他總要現身親自施舍幾兩銀子,也要在靈前默禱片刻,所以鎮上是沒人不曉。

李耳冉有個兒子,叫李拙,年方十八,生得濃眉大眼、高鼻闊唇,一對小巧的耳朵十分靈動。不像他老子喜歡幫喪,倒是自小喜歡讀書,妖魔鬼怪、仙俠佛道無所不讀。

沒人知道他們何時搬到這鎮上,仿佛是憑空出現,又本該如此。就像生老病死,天道無常,又是自然而然的事。

如今小鎮生老病死越來越頻繁,可誰能看破,誰能阻攔?所以鎮上家家供神拜佛,寺廟的香火也是極盛,人們隻為祈禱家人平安,隻求得個心靈慰藉,生活依舊如常。該死的還是要死。

李家不拜神不求佛,也逃不過死亡的降臨——李拙的母親翠萍也靜悄悄走了。

翠萍是個孤獨的人,膽小怕事,鮮與外人接觸,即便是對李耳冉她也是寡言少語。唯獨李拙,她展現了無與倫比的愛。

李拙從小的吃穿住行,由她一手操辦。李拙讀書,她在一旁陪讀;李拙爬山玩耍,她在後邊追著;李拙生病了,她衣不解帶地伺候……哪怕因為過分溺愛遭到李耳冉背後的喝斥,因為過度嗬護被李拙感到厭煩,她仍舊一副小心翼翼地展現自己的母愛。

這樣的人,怎麼能說走就走了?李拙實在是無法接受,所以在母親靈前是哭了睡,睡了又哭。

因為李耳冉的關係,來探靈的人絡繹不絕,家裏家丁雖多,李耳冉仍忙得不可開交。好不容易得了靈前清淨,已是深夜。

李拙是哭睡得昏沉,無力趴著,恍恍惚惚好像看到一朵靈光從母親頭頂閃出,恰好鑽入父親的前額。這讓他驚呼了出來。李耳冉嚇了一跳,問道:“拙兒,怎麼了?”李拙用力搖了搖頭,仔細再看雙親,並沒有什麼異狀,聲音已幾乎發不出聲來,沙啞道:“孩兒做噩夢了。”

“想你媽了吧?”李耳冉坐到李拙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你媽走得突然,都是體質太差,等你媽下了葬,你就去找京城找你叔學武。”

李拙曾聽父親提過叔叔在京做警衛教頭,他素未蒙麵。對於習武早就心生向往,隻是母親屍骨未寒,這時走心裏是一百個不願意。他剛要開口反對,李耳冉已看穿他的心思,擺了擺手退出靈堂。

過了下葬的日子,李耳冉就讓管家給李拙收拾行李,將他趕了出去。李耳冉向來說一不二,李拙不敢問,也賭氣,連路怎麼走也不知,拿起行李就走。

時值初秋,涼風颯爽確是適合遠遊。秋風逐漸吹走了李拙喪母的憂愁,讓他漸憋出一股初出遠門的新鮮勁。道路筆直延伸到天際,兩側長著奇花異草,各具形色。李拙的一雙眼睛直看不過來,走起路來也是左搖右擺。

他邊走邊瞧,眼不看路,冷不防腳下被一石頭絆住,眼看頭要磕到一尖石上。遠方突然奔來一白發道士,手中拂塵輕飄飄一甩,卷住李拙的腰,將他斜定在半空。

道士口中說著“小心”,手腕上一抖已收回拂塵,李拙連打了幾個轉,才停住身形。他驚魂未定,呆望著憑空出現的道士。

隻見他鶴發童顏,麵貌較好,一身道裝襯得體態極其逍遙。那道士口中笑道:“居士孤身一人,這附近人煙稀少,路上可要小心,若是出了事可無人照料。”

李拙這才反應過來,向道士一揖到底,說道:“多蒙道長相救。在下是第一次出遠門,看路旁景色怡人,一時新鮮,一不小心就被絆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