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夫人聽了不啃聲了。沒出息的兒女都在身邊,有出息的兒女都在國外。上個星期有個老教授的遺孀死在屋裏,一個星期都沒人知道。
董千裏之所以發出這聲浩歎,是因為他的兒子在國外成家了。老兩口根本就沒有含飴弄孫的人生樂趣。人生除了實驗室就是書房。有意思嗎?
董老夫人進了廚房去燒飯。李貴不好意思讓長輩做飯給自己吃,也跟進了廚房。幫著洗個菜什麼的,也可以陪老人說說話。
董老夫人很熱情的介紹了自己,原來她是在銀行退休的幹部,叫周青。
周青絮絮叨叨地說起了她國外的兒子和孫子。原來他兒子也年近四十歲了,在加拿大定居。現在每個月視頻一次,象看電視一樣。沒有親切感!
人老了愛絮叼,她又談起了那個教授的遺孀之死,說著說著竟然有了淚花子。
李貴說,你和董老為什麼不到那邊去定居?
周青說,也去過,故土難離,不習慣。再說兒子在那邊的日子也隻是湊合著過。兩個老人一去會給他添大麻煩。現在孫子說英語,跟我們一點都不親。
李貴幹活手腳麻利,邊和老太太聊天,邊說起了他想建養老基地的想法。這引起了老太太很大的熱情。
老太太說,我們就喜歡住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自己到鄉下去買別墅還是太過冷清。如果兩個少了一個,還是空巢老人。
如果有養老基地那就不一樣了,人人有了伴,下個棋、嘮個嗑,日子很快就打發過去了。她鼓勵李貴要把這個事業做起來。
說著說著,本來以她為主的燒飯,變成了她指點李貴燒飯。而且李貴燒出來的飯菜還倍香。
開飯了,董老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同李貴細品慢酌,聊了很多,同時對李貴的廚藝讚不絕口。說自己一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為外國人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兒子。
如今真羨慕李貴的父母,有這麼好一個兒子,有這麼好的廚藝,又在身邊,真是老來有福。
李貴半響才憋出一句,我是孤兒,是爺爺從大樟樹下撿來的。現在爺爺也走了。
董老聽了愕然,老夫人聽了心疼。這樣一個無根無萍的孩子,竟然還辦了企業,能辦的下去不?
周青說,孩子,你辦企業要是有什困難,就和你董伯伯說,他的學生桃李滿天下,隻要不違規,還是可以幫上一些忙的。
李貴感激地說,謝謝伯母,我的企業現金流狀況良好。現在隻是想做大做強。做大了才有錢辦養老基地。
董老說,你辦養老基地完全可以借助社會資金,如果需要風投,我可以幫你聯係的。
李貴說,謝謝董伯伯,我不想要風投,風投進來會左右我的企業管理。我想辦非盈利性質的養老基地,風投公司是不可能同意的。所以我要靠自己的實力來辦。
如果鋼筋套筒灌漿料和配套的套筒能夠及時研發出來,我就能從市場獲得高額利潤,也就兩三年時間我就有資金了。
到時我打造一個老人的世外桃源,象你們這些空巢老人都可以去我那裏。
董千裏看了李貴一眼,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