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

9月1日,是開學報名的日子,六年級16名學生隻到了15名,還有何小妮沒有來。

劉老師說:“小堯老師,下午去何小妮家家訪一下,問一下什麼原因沒來,她家就在學校旁邊,不到100米遠。”

下午,定遠來到何小妮家。她家家境不錯,有三間磚瓦房,堂屋有一台黑白電視機,正放著《紅樓夢》。何小妮的父親正曬著稻穀,何小妮在家裏邊看電視邊踩縫紉機。

“請問,這是何小妮家嗎?我是新來的老師堯定遠。”定遠自我介紹道。

“哦,堯老師,你就是堯家壩那個秀才,聽說了。”何大伯把定遠讓進屋裏坐下。

“何大伯,我今天來是想問一下為什麼何小妮今天沒去報名?”

“堯老師,我也不怕你笑話,女娃子家讀那麼多書幹嘛?”何大伯燃起一鬥煙說道,“小妮今年13歲啦,她姐在鄉場學縫紉,我想讓她一起學,然後進縫紉廠。”

何小妮停止踩縫紉機,在一角怯怯地站著。

“何大伯,《義務教育法》有規定……哦,不是,何大伯,多讀點書總是好的,以後……”定遠想繼續說,卻又不知怎麼說,就停住了話。

“堯老師,我這人說話直,你看你讀那麼多書,還不是回到農村,隻是吃國家糧好聽一點,收入可不一定有進縫紉廠高。”

這時,何小妮的姐姐何花背著一背桑葉回來了,一進門看到定遠,心裏一驚,好有書生氣的男人。她不知怎麼稱呼,忙害羞地躲到裏間蠶房喂蠶去了。

“何花,咋沒見識呢?見了堯老師也不叫一聲。”何大伯責怪道。

“堯老師好!”何花在裏間輕聲說道,也不出來。

“這孩子!堯老師你別笑話。我就兩個閨女,我隻希望她們學一門手藝,將來好找個像樣的婆家。隔壁何老二的大閨女在縫紉廠幹了三年,居然嫁到了鄉場上,天天在街上收布料做衣服,日子過得好哩!”

何大伯自顧說著,也不管何小妮這麼小的年齡聽了有何感受。

“何小妮,你想讀書嗎?”定遠轉過頭問道。

何小妮低著頭,穿著涼鞋的兩個大腳丫子不停地觸碰著。她偷看了一眼父親,低聲說:“想!”

“爸,就讓小妮去讀書,至少把小學讀畢業,不要像我,當個睜眼瞎!”何花在裏間說道。

“你咋睜眼瞎了,你不也讀到了小學四年級。”何大伯有些生氣地說道,“我還不是為了你兩姐妹好。”

“你不讓小妮去讀書,我就不學縫紉。”何花出來,說了一句話就出去了。

“這孩子,她——”何大伯吸了一口煙說道,“這孩子,讓她媽慣的。”

第二天,何花把何小妮送到學校,何花對何小妮說:“小妮,好好學,學了回來教我,我就後悔小學沒讀畢業。你不僅要讀小學,還要讀初中、高中,考大學,姐供你。”

何花的一席話,讓定遠對這個農村女娃刮目相看。他說道:“你叫何花吧,我會好好教小妮的,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