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楓一方麵接受了華子的敕封,一方麵在暗地裏厲兵秣馬,準備北伐,以圖下。
這一,江楓與李子信將軍在象山城內體察民情,穿著便衣走在街上。江楓環顧四周,發現百姓依舊其樂融融,仿佛牧逸之死並沒有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任何影響。的確就是這樣,百姓隻自顧自地生活著,他們並不關心下的歸屬,任何君王或者統治者,隻要能讓百姓過上安逸生活,百姓便愛戴他。
一旁,李子信對江楓:”公子,我看我們該回去了。“話音未落,一個持匕首的人從人群裏衝出來,匕首朝江楓而來,江楓騰挪閃移,避開了那人的行刺,並同李子信一起將那人拿下。
“你是何人?”
”我是宇王牧逸的門客袁琳,宇王於我有知遇之恩。而今宇王薨於你手,我自然要為其報仇。“
”那牧逸禍害百姓,貪圖享樂,已經民心盡失,百姓人人得而誅之,你竟然為這樣的人報仇。“李子信拔出手中佩劍,企圖當眾殺死這個刺客,卻被江楓攔下。
“放他走。”
“義王,這是?”
“放他走。”
“你若放我走,我必然還來找你報仇。”
“義王,不如我就此殺了他,永除後患。”
“放他走。”江楓聲色俱厲,一旁李子信收掉佩劍,那袁琳狠狠地瞪了江楓一眼,悻悻離開了。
“義王為何要放掉此人?萬一以後造成禍患。”
“此人忠義,不惜為故主舍身。我放了他,又何妨呢?”江楓揮揮手,示意李子信不要再了。
過了三,江楓與鐵牛諸人路過浮西橋,此橋架於象山城裏一條叫月明河的河之上,江楓坐在轎子上思忖著北伐事宜。這時對麵卻有一人擋住了去路,江楓掀開轎簾一看,原來又是袁琳,他一怒之下已經刺死了三個侍衛。江楓感歎:“真像一投猛虎呀!”
然而,勢單力薄終究難成大事。沒一會兒,袁琳就被侍衛拿下。
“袁琳,你已經兩次行刺於我。上次我感你忠誠,釋放於你。如今怎能重蹈覆轍?”江楓大怒道。
“要殺便殺,要剮便剮,何須廢話?”
“來人。”江楓揮手怒喊道,隨即又語氣平和下來,“放了他罷!”
那鐵牛卻在一旁急了,道:“楓哥,這人你萬萬放不得呀。要是他有什麼陰謀詭計,豈不是平添禍端?”
“我江楓有何懼也!”江楓笑道。等那袁琳走遠,江楓又道:“袁琳此人忠義,不以陰謀詭計取勝。憑他一介書生,如何能行刺於我?哪怕是單打獨鬥,我也不懼他。”
又過數日,江楓欲前往與華朝接壤的六座城池巡視軍隊集結情況,在前往望北郡的時候,路過以峽穀,左右皆有大山,遠處有風聲鶴唳,江楓聞見此聲亦覺得膽寒。剛入峽穀一會兒,迎麵就有袁琳持劍立在那裏。
江楓不慌不忙的從轎子上下來,罵道:“袁琳,你竟如此大膽,我已兩次放你,你卻仍然不知悔改。”
“不殺江楓,誓不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