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入道門,必曆經三萬六千五百劫難,受三壇圓滿仙大戒,持救世濟俗慈航普度之心,方可立聖之質。
然,此乃苦修之語,萬萬眾生能做到的,皆是大徹大悟者。
修行之事做不得假,受禮三皈依,得無上大道,入東極妙嚴宮,拜太乙就苦尊,三才禮教,不可枉廢。
當然了,這些都是宗教傳統,每個了解道教的人都會接受這些話的洗禮。
比如什麼“功課者,克功也”,“三屍立世奪人計算”,“三衰五敗七絕十二不言。”,條條框框多了去了。
而道教發展至今,分為兩大派係,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主修行,內丹養身,參禪悟道。正一主符籙,風水算命,畫符降妖。而每個派係又有許多分支,比如全真的龍門派,華山派,正一的龍虎派,茅山派。
而皇庭派,是立於兩派之外,對於道家而言,是個很隱秘的宗派,知者甚少,派宗曆史,更是毫無記載。隻知其徒子徒孫侍奉玉帝神位,齋醮祈禳《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而《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簡稱“皇經”。這本經書雖道家道眾皆有拜讀,但大多者都看的是殘篇,亦或翻本。因為在道教之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要命的皇經”,非大毅力者,不可過讀,非大決心者,不可修持。
讀皇經,會有報應的。
皇庭派就是如此,一脈下來,沒有幾個人,不因別的,隻因每一個傳承者都堅持不下去,棄了道號,扔了經書,然後,慘死於世間。
——————
市,在那繁華的步行街上,人來人往,各種商販忙得不亦樂乎,那些門店商城也是門庭若市,好不熱鬧。
可偏偏在那不起眼的角落,有那麼一家店鋪,冷清的緊。隻見那店鋪門口風鈴搖曳,一塊不大的八卦鏡懸掛在牆邊,窗戶上貼著兩張“勒令”的符籙,門口兩邊還掛著血紅的對聯,左邊“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右邊“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上麵掛著的牌匾寫著三個金黃色的大字“白王亭”。
古怪的畫風與當下的鬧市截然不同,而鄭道一,作為店鋪的店長,也兼職唯一店員的他,此時正百無聊賴的玩著電腦遊戲。
很快,一局遊戲將終,牆上的掛鍾也響起了“咚咚咚”的聲音。
鄭道一微微歎了一口氣,看了看時間,正直中午十一點,又透過窗戶看了看店鋪之外,在這炎炎夏日,烈日當空的時間,人依舊熙熙攘攘。
“可惜沒有人照顧我的生意咯。”鄭道一無奈的自嘲到。“隻不過這樣也好。”
漸漸的,他看著窗外,發著呆,陷入回憶。
鄭道一也算個可憐人兒,這個店鋪,是他父親生前留給他的,他母親生他時難產而死,家中又隻有他一個獨兒,父親也算是對鄭道一百般疼愛,可惜的是,世間之事總是無情,歲那年,一次意外的車禍帶走了父親的生命,隻留下了一筆遺產,賠償和這個店鋪,而父親的去世對鄭道一打擊很大,以至於他消沉很久,宿醉,旅遊,行跡花街柳巷。
直到那一次,在華山腳下,鄭道一碰到了一個滿身是傷的乞丐。
“可憐可憐我,施舍一點讓我吃頓飽飯吧”,麵對著過往的旅客,乞丐苦苦哀求著。
“快走,快走,心騙子。”一名母親拉著孩子急衝衝的離開,對於這樣的乞討者,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騙子。像剛才那對母子一樣嫌棄著離開的人,不在少數。
至於乞丐手中的破碗,隻有那可憐巴巴的幾個五角硬幣,可那幾塊錢能買到什麼。
路過的鄭道一,心裏起了一絲憐憫,從錢包裏抽出了一張一百塊,放在了乞丐的碗裏。
看著乞丐驚愕的眼神,鄭道一報以善意的微笑,然後準備轉身離開,這時,乞丐發話了:“先生,能唐突的問你一下嗎?你名字裏是不是有一個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