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暗不可怕 孤獨成自然(1 / 2)

宋帝國紹元年夏,高皇帝初登大位,崛起於北方白山黑水間的丹真族屢屢犯邊。

蘇耶城是帝國北部的一座邊防城,為抵禦野蠻民族入侵,城主赫連勃勃大將軍命工兵壘城牆、造武器、建城寨。

壘城牆不能用黃色土石塊,需到距邊防城五十公裏處的賀山鑿取花崗石運回城中,還需將花崗石切割打磨成大一致、棱角分明的方形塊狀,方能配合混泥土漿上牆。

周義的家鄉連年鬧災,糧食顆粒無收,實在過活不下去的他為混得一口飽飯,在親戚的介紹下成為赫連勃勃大將軍手底下一名工兵,主要任務是跟隨工兵組三組組長張民將賀山中的花崗石塊一一運回城中。

造武器是門極講究的技術活。

拿刀來講,刀身要薄、刀口要利、刀柄要好握。

對劍的要求亦是如此,不過常年與丹真族騎兵作戰的宋帝國邊防軍更習慣於使用刀而非劍,因而劍造得極少。

至於鎧甲的要求隻有兩點,一是輕,要盡量輕,主要為減輕士兵行軍作戰的負擔;二是厚,要盡量厚,厚到敵人的刀砍不進、箭射不穿。

這兩點要求本就互相矛盾,要想鎧甲的重量輕,所用材料一定要少,材料一少鎧甲的厚度勢必大打折扣,二者隻能兼顧其一,或是權衡兼顧。

建城寨是宋帝國抵禦外族入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邊防城邊上建一座麵積不大的新城,城中隻駐紮士兵,外族一旦來犯,新城士兵可配合邊防城士兵內應外合作戰,勢必讓敵人有去無回。

傍晚時分,晚霞映紅了西邊那片,連雲彩都披上了一層紅衫,遠遠望去美極了。

高牆之上站了一個少年,清秀的俊臉紅紅的,仿佛也是受了這霞光的感染。

此刻少年無暇於西邊的美景,一雙明亮的黑眼珠子直勾勾地盯著城牆之下一塊塊大不等的花崗石,左手食指尖上下左右反複揮動,嘴裏聲地默念著七七八八的數字,右手手指似是在配合記數。

按照組長張民的吩咐,周義需將每日運回城中的花崗石盤點出一個具體數目上報,為了保證記數準確不出錯,周義來來回回數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晚霞漸漸褪去,夜色籠罩大地之時,方才借助雲梯從高牆之上慢慢而下。

落地後的周義,將目光看向了城牆之上,那裏除了漆黑一片還是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呼嘯的寒風刮過周義稚嫩的臉頰,這個十七歲的少年陷入了自己的幻想世界。

他想象自己成為了一名修行者,掌握了光明的力量,上下地無所不能,眼前這城牆瞬間即上即下,翱翔際也不是什麼難事,腦海中盡是自己飛的畫麵

風越刮越大,地上的各種細雜物被狂風一一卷起,擊打在城牆上、石柱上、花草樹木上,甚至周義的身體、臉頰之上。

少年如夢驚醒,臉上的刺痛感陣陣來襲,順手從地上拾取被吹落的黑色圍巾,本能地將整個腦袋耳尖之下的部分包裹起來,在黑夜中露出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拖著疲憊的身心艱難地往住處而行。

回到住處的周義,第一時間關上了房門,將呼嘯的狂風擋在了門外,通紅的耳朵聽著門外的風聲,心中生出一絲涼意。

將油燈點起,本就不大的房間被盡數照亮,周義環視四周最後將目光落到了房屋中間的木桌子之上。

一個滿是缺口的瓷碗裝了滿滿一碗米飯,米飯之上覆蓋著幾片青色的蔬菜、兩塊白色的豆腐和一塊幾乎無肉被炸得金黃的排骨。

不用猜想,這定是熱心腸的組長張民給自己留的飯菜,看著桌上冰涼的飯菜,周義的心中卻生出陣陣暖意。

夜已深、風已停,周義卻還未睡。

境況再苦,每晚的夜讀已成為周義一個改不掉的好習慣,很多人知道他有夜讀的習慣,卻沒有一人效仿於他,反而數次勸誡於他,每幹活如此之勞累,到了晚上又何苦再要折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