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風鈴,今年4歲,是這部的主人公,我到這個城市的感受吧。
滿眼的紅油抄手,冷鍋串串,擔擔麵,麻婆豆腐,回鍋肉,還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口水雞。更有青城山老臘肉,鹹燒白,香水魚和樟茶蛋!
作為府之國,成都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是吃喝玩樂階段的大本營,遊戲娛樂產業發達,酒吧美女眾多,太古裏熙熙攘攘。
處於四川盆地西部,深居亞歐大陸腹地,成都一直過著自己的日子,除了三國跟明末慘點,其他多數時候,別人鬧饑荒,成都吃大米。
成都有獨特的文化,主要原因是蜀道難,難於上青!
往東,翻山越嶺,穿過整條長江,過三峽簡直不要命,往北,穿過秦嶺直接聯係西安,過峽穀到達陝西,記得三國時候的鄧艾是怎麼打下成都的嗎?
穿過陰平到達涪城,外加不要命,往南就是煙障之地,跟百越為伍。
現在,陸海空全部打通,成都成為絲綢之路的交彙點,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最近兩年,中歐專列開通,成都交通地位是更上一層樓。
成都高新區綜保區,(包括雙流園區),進出口總額連續十四個月排名全國綜保區第一,進出口貿易以1575億元,拉動四川外貿增長166個百分點。
去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511億元,超過江蘇昆山綜保區和鄭州新鄭綜保區,躍居全國綜保區守衛。
成都的酒吧很多,上世紀九十年代風靡全國的蹦迪,帶火了成都酒吧的演出和模特走秀。
1997年,全國知名酒吧,酒館誕生,最早是一位畫家開的,第一批顧客也是一群畫家,大咖帶著咖去酒吧耍。
1999年,成都本地酒吧湧現,他們通常開在城中村,在老房子裏,吸引了很多人,平價酒水,不論出身,零距離碰杯,是那個年代的社交禮儀。
000年,成都出現多個個性化主題酒吧,可以細分到搖滾,校園,民搖等。對應不同人群!
006年以後,成都又冒出000多家,形成九眼橋,玉林路,芳鄰路,羅馬假日,耍都幾大區域。用雨後春筍班形容都算少的。
酒吧再多,規模再大也隻有幾條街,幾塊區域,成都需要一個,甚至多個商業中心。於是商業廣場崛起了,遠洋太古裏,寬窄巷子,錦裏,文殊坊和彙錦街交相輝映,成了活生生的成都地標。
人人都愛太古裏,套用朋友的一句話:走過太古裏,感覺整個人都洋氣了一些。我們如果太古裏,並不追求高大尚,鏈接春熙路街區的人流。
這是我對成都的印象吧,也許沒有很多專業的遊客知道的信息多,但故事發生在這裏,我想用心寫出來。
在成華區駟馬橋青龍鷺苑,我和徐濤(徐老師),為什麼稱呼他為徐老師呢?一是年紀比我大七八歲,雖然和我一樣,混得很不好,但是在撩妹子這塊兒他是專家,沒事的時候,我們總在一起談論女人的話題。學習經驗,互相發表意見,怎樣賺女人的錢,怎樣利用女人來賺錢,往往都是晚上各種理想,第二全都打水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