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粗茶淡飯(1 / 2)

早上的老五茶館裏,很熱鬧。

一排鳥籠,掛在老式的屋簷下,籠子裏的鳥兒,對著那些已經退了色的雕刻著動物圖案的屋簷,唧唧咋咋的叫個不停。

陽光透過花架照下來,那隻叫桂圓的老花貓,縮在地上懶洋洋的曬了很久的太陽。

老板馮老五也就著這不錯的陽光,打了個盹兒。

他醒來之後,院子裏喝茶的老人已經都散了。

看了看表,現在是中午時間,院子裏喝茶的老人都散去了。

馮老五挨個過去收水瓶,順便把客人放在桌子上的茶水錢收了。

茶位費每人一元錢,馮老五提供免費的香酥黃豆,以及自己炒的生脆葵瓜子兒。

這個價位,馮老五堅持了二十幾年不變。

來到廚房,揭開鍋蓋,他看見裏麵果然空空如也。

早上,老伴兒楊慧穿了一條綠色的新裙子。

馮老五那是鹹菜綠,楊慧是秋香綠。

兩人吵了起來。

為那條裙子到底是鹹菜綠還是秋香綠,他們爭論了大半個鍾頭。

楊慧怒火中燒。

她威脅中午不回來給馮老五做飯。

馮老五點點頭,毫不示弱:“你不回來拉倒,我正好吃館子喝酒!”

此刻,看著廚房裏的冷鍋冷灶,馮老五鼻子哼了哼,拉上了茶館的門就出去了。

悠閑地走在桂花老街,馮老五跟路過的街坊們一個個打著招呼。

這條百年老街地上的每一塊青磚,老街那些房梁上的每一片瓦,馮老五都了如指掌。

馮老五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他的桂花街也是幸運的。

隻有在洛川這樣的十八線城市裏,像桂花街這樣地處市中心的老建築群,才能被完好的保留下來。

炸油條的老李已經收攤了,他正抱著孫兒坐在自家的屋簷下,逗著一隻養了五六年的京巴狗。

老李炸的油條特別酥脆。

一碗香濃的豆漿上桌後,將剛剛炸好的油條撕成段泡進豆漿裏,油條吸滿了豆漿的湯汁,一口咬下去,有爆漿的口感。

油條配豆漿,永不過時的國民早餐。

跟老李打了個招呼,馮老五再往前走幾步,二姐麻辣燙剛開了門。

年輕的老板鍾偉正在熬製今要用到的底料。

隻見他將用豬的大骨頭熬製了十幾個鍾頭的濃鬱湯底中,加入炒好的麻辣燙自家獨醬料。

頓時,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料味立刻散發了出來。

爐子裏火慢燉著,鍾偉輕輕用勺子在大鍋中翻了翻,一鍋麻辣翻滾鮮紅透亮的湯底就熬製成功了。

這一鍋好料,是二姐麻辣燙的靈魂。

湯汁翻滾起來,香透了半條桂花街。

那個坐在老店青石板街沿上的五十來歲的阿姨,是鍾偉的母親曾二姐。

也是這麻辣燙店的原主人。

麻辣燙的手藝,來自她的傳承。

此刻,她坐在一個裝滿牛肉的大盆子前。

一手持著一大把竹簽,另一隻手正把那些碼好料的牛肉片,麻利地往竹簽上串著。

再翻卷牛肉的同時,再裹上一個野山椒,然後再輕輕一卷,一串品相看起來非常不錯的山椒牛肉就成型了。

曾二姐的整個動作,可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

在她腳邊的簸箕裏,放上了各種穿好的牛肉。

二姐麻辣燙店,最有特色的,就要數各種秘製牛肉了。

那些,都是鎮店之寶。

牛肉光是品種,就有十幾個類型,包括山椒牛肉、香菜牛肉、折耳根牛肉、番茄牛肉、菠蘿牛肉、芹菜牛肉……

隻有客人想不到的,沒有二姐麻辣燙做不到的。

馮老五從麻辣燙店路過的時候,深吸了一口氣。

聞著這味道,他開始餓了。

二姐麻辣燙店,營業時間很短,從下午四點開始,一般到晚上八點鍾,菜品就賣光了。

不夠吃,老板也不願意加量。

有人這就是饑餓營銷,但是沒辦法,老板就是這麼的傲嬌。

吃不了麻辣燙,馮老五並不遺憾。

他知道,再往前走幾步,在這桂花老街上,另一個年輕的老板——殷月,她開的那家叫“粗茶淡飯”中餐館正在營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