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嶽銘他們所在的小島麵積不大,長約一百多米,最寬處也才七八十米,因為沒有太高的地方,整座小島上的風景幾乎一眼就能看穿。
所以這座島根本就沒有什麼搜索的價值,甚至這座島上連登高遠眺的地方都沒有。
麵對這麼一座小小的中轉站型的島嶼,秦嶽銘他們也隻能休整一下之後立馬兒再度出發,等到了不遠處的那座大型海島上之後,再做打算了。
繼續建造木筏,已經有過一次合作經驗的秦嶽銘他們做起木筏來可謂得心應手,一個下午的功夫,又一艘小木筏被建造成功了。
這一次,秦嶽銘他們建造的,是一條又長又窄的那種長條形的木筏。因為這種木筏劃起來速度遠比長方形船底的那種木筏更便捷,速度也更快。
不過為了維持狹窄船身的平衡,秦嶽銘他們還在船體右側安裝了一個舷外支架。
因為有過一次被虎鯨攻擊的經曆,這一次的木筏被秦嶽銘設計成了三層船底,不管是木筏的主體還是舷外支架,都是三層船底。
木筏主體和舷外支架之間的前中後三個位置,都被兩層長長的橫杆連接著,隻要不遭受巨大力量的撞擊,這艘木筏就應該比之前被虎鯨撞碎了的那艘結實難用很多。
看著這艘全新的木筏,秦嶽銘心裏忍不住的感慨道:原來進步都是被災難堆積起來的啊!
如果他們的上一艘木筏沒有被虎鯨撞碎的話,秦嶽銘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想著去怎麼改進木筏結構的。可是有了一次災難性的經曆,接下來秦嶽銘製作木筏的時候,都會下意識的采用避免那種災難再次發生的設計思路,這就不得不側麵證明了每一次文明的進步,都伴隨著無數次的災難的殘酷事實。
木筏造好了,秦嶽銘他們卻並沒有急著離開這座小島。天色已晚是個原因,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經曆了虎鯨襲擊之後,大家的精神都太緊張了。這個時候,隊伍需要休整一下,大家的精神也確實需要放鬆放鬆了。
“我說……咱們今天晚上吃烤魚好不好?”看著造好的木筏,秦嶽銘突然提議道:“大家一起去水裏抓魚,比賽看誰抓得多。”
“好主意,去抓魚,走了走了!”對於秦嶽銘的提議,謝燕鵬第一個跳出來響應。他畢竟是海邊長大的孩子,海貨天生對他有著難以抵禦的誘惑力。
再加上秦嶽銘的廚藝他已經品嚐過了,有這麼好的機會能夠吃到其他的美味,謝燕鵬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而一旁傑克他們也是一樣,光用炭火烘烤的貝殼和螃蟹,就已經差點兒讓他們吞掉自己的舌頭了、虎鯨肉更是讓他們差點兒把自己的胃給撐爆,誰知道秦嶽銘烤出來的海魚會好吃到啥程度啊。
為了美味的烤海魚,哥兒六個都顧不上之前建造木筏的辛苦勁兒了,全都把上衣一脫,拿著竹矛就衝向了海裏。
雖然這座小島附近有虎鯨出沒,但是小島四周的水下沙堤延伸出去了足足一兩百米。在水下沙堤區域之內,海水最深處也不過兩米左右,根本無法承受虎鯨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