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棚戶區,有一個老牌的摩托修理鋪子,老板叫寧桂榮,今年五十有六,是個老實巴交的外鄉人,手藝好人也厚道,在這一片兒人緣不錯,二十年前順利在燕京落了戶,算是白手起家,那個年代改戶籍雖不像現在那麼嚴苛,不過沒根沒底的要想在京城立足,也不見得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寧桂榮這種最早一批北漂族來說,算是幸運的了。
前些年隔壁家鐵柱下海成功,發了筆財後要遷新居賣掉舊房子,老寧有些眼熱,不過自己沒那本事發財,後麵媳婦拾掇去買,說是以後舊城改造,準少不了他家的補償,穩賺不賠的買賣,那時候的房子能有多貴,何況這種爛地方,於是老寧咬咬牙把他鄰居的房子給買了下來,這一盼就是十來年仍舊沒啥動靜,倒是近些年燕京禁摩禁得厲害,他的生意受到影響,不溫不火地又幹了幾年,沒掙幾個錢。
如今兒子也大學畢業工作了,眼看著到了娶媳婦的年齡,兩口子琢磨著總得有一套像樣點兒的婚房吧?可新房又那麼貴,老寧心裏那個急啊,他沒什麼本事,一輩子就這點兒手藝,本就不多的積蓄供孩子念完書也用了七七八八,哪裏還有多少存款,去年不得已把一套房子租出去,倒是每個月能穩有一兩千塊錢的進賬,可也解不了燃眉之急。
於是,老寧跟他媳婦日盼夜盼,一有空兒便四處打聽消息,政府印發的報紙在家也都堆了兩大摞了,愣是沒見著關於舊城區改造的消息。
天可憐見,盼了多少年老兩口終於盼出頭了,兩個多月前政府的報紙上終於刊登了城南舊城區改造的新聞,把老兩口激動得整晚沒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天剛亮就出了門,直奔街道辦事處守著大門等人家上班,好第一時間打聽消息。
街道辦的回複也證實了這是真的,可把兩口子給樂壞了,在辦事窗口前就問拆遷補償的事來,接待的就一小職員,哪裏知道這些,兩口子沒得到準信兒,仍舊不甘心地問個沒完,直到把人問得不耐煩,丟了一句回去等通知後再懶得說話為止。
回到家,兩口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裏討論開了,說燕京現在房價那麼貴,他們兩間房子又是地又是房的,加起來得有兩百來平,那補償肯定少不到哪去,就算不給錢怎麼也能分得一兩套像樣的房子的吧?那兒子的婚房豈不是有了?
說到此處,兩口子臉上都笑開了花,老寧立馬讓婆娘到菜市場割了一斤牛肉,還買了隻活雞,說是今兒高興,得有酒有肉,不在乎奢侈一回,還把兒子給叫了回來一起慶祝。
那晚老寧破例喝了個痛快,後麵還是他媳婦扶著回房,倒頭就睡,從那晚上過後,老寧整個人的精氣神都好了不少,年輕了十好幾歲似的,逢人便笑,出活的時候那嘴裏的小調兒就沒見停過,熟悉他的人都調笑說他是不是中彩票了,那麼樂嗬。
後來棚戶區要改造的消息傳開後,所有人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然高興的是那些有房子的人,租住的人家自然是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因為這裏要拆遷了,就意味著他們得搬家,另外還得租房子,又是一連串的麻煩事,費錢費力,別提多不情願。
不久,街道辦下了通知,自然是有人喜有人憂,很快便有戶主開始攆租客,還沒怎麼地就開始做起了準備,一副相應號召的樣子。
老寧是個厚道人,倒沒有隨其他人一樣,著著急急地把租客給趕走,知道那一家子過得不容易,人都不錯,當家的打針吃藥開銷大,就老婆孩子每晚出攤賣燒烤撐著這家才沒倒,最困難時還時常得靠鄰居們接濟,聽說前陣子還有追債的找上門來,把人給打進了醫院,還動了手術,到底是命苦的一家子,這一難該怎麼挺過去喲。
後來沒多久,老寧又聽說這一家不知道哪來的錢,硬是把那筆天文數字一樣的債給還了,不僅如此,當家的醫藥費也沒欠一分錢,這一來二去,可就真奇了怪了。
他不是好打聽的人,除了有些同情,聽過也沒怎麼放在心上,不過他婆娘可不是,打聽別人家的事積極得很,後來他還是從媳婦嘴裏知道,柳家似乎是找了個金龜婿,給了一大筆錢幫著把這一難給過去了,第二天自己去打聽,還真有這事,柳家媳婦自己說的,都傳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