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源村(1 / 1)

公元006年,朝內陸某村,此村位於一山腰,名為無源村,何為“無源”,此山腰之下一條大河盤桓,春漲冬落,無甚奇怪,但你若溯遊而上,卻尋不到它的源頭,隻在離村十裏之處有一“銀河”從高山落下,這“銀河”仿佛從虛空而來,常年不竭,成此“無源之河”,日積月累,已衝刷出一塊青石,寬5丈,高9丈,日間陽光一照,有七彩橋跨架其上,四村八舍無不稱奇,都這是牛郎織女約會的地方,還有仙人從此處飛升,不得而知。日隱月出,如水月光灑於石板之上,亮如白玉,華彩流光,恍如白晝,神異非常。無源村村民世居於此,麵對如此工造就神跡,於此瀑布之上建一座大廟,年年供奉,月月祭拜,名之“土穀廟”,祈願土安穀豐。瀑布下,大河旁建一房舍,有祖孫六人居住其中。祖孫幾人管理廟中香火,經年不輟,祖父自接管廟祝已有50載,眼看就要到古稀之年。

祖父祖母和四個孩子,四個孩子兩男兩女,老大十五歲,一少年,最的老幺6歲,一男孩。祖孫六人住在這一房裏,日常用度都是鄉鄰支助,自己在守廟的閑暇種點菜粟,日子過得也還恬談,頗有點“種豆南山下,帶月荷鋤歸”的感覺。

鬥轉星移,時逝如飛,這一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村裏人逢年過節都會在土穀廟裏燒香禮佛,中秋節更是如此。這一月圓如玉盤,光彩照耀千門萬戶,大河之上波光灩灩,廟堂之處盡是摩肩接踵的人,人聲鼎沸。嘈雜的人們和明亮的圓月把這三更時候弄得如同白晝的街市。廟祝老頭兩夫妻早已把土穀廟打掃得一塵不染,吩咐了子們不要亂闖亂撞,而村裏的壯年也早就把祈禱所需的果品、牲畜、香火等準備齊全了。

而此時,在遙遠的春秋時期,祭壇之上,白發蒼蒼一老者,對著上的月宮念念有詞,月宮仿佛有了感應一般,與老者頭上的“圓月”交相輝映,形成一道光柱將兩者連在一起。“你可以去了。”老者對著一女子道。。

“仲秋之月,神大醮”一蒼老而又中氣十足的禱聲響徹雲霄,眾人瞬時都噤聲了,“諸神佛,佑我村民,社稷上蒼,保我豐年,跪!”正是那廟祝老頭,此時正站在土穀廟的堂上,額頭畫一輪彎月,右手柱一桃木拐,顯得神采奕奕。“一拜,二拜,再拜,禮畢“,隨著祭禮結束,就是賞月團圓的時候了。免不了大擺筵席,對月暢飲。“老祝頭,來來來,不醉不歸,你可是海量啊”一銀絲老兒舉著個大壺,正踉踉蹌蹌朝著廟祝走來,“我沒醉,上次輸給你,今非把你灌倒,讓你那傻孫子扶著回去——咦——”。話音未落連人帶壺早摔在一邊了,一群後生隻嘿嘿的笑。“這老張一就沒個正行,下次再和你不醉不歸,我那老伴管得嚴,不像你,晚了還要把這廟堂收拾收拾。你提起我那傻孫子,現在又不知道去哪瘋了。”

“不好了,不好了…”酒酣之時,隻見一毛孩,大約十三四歲,急衝衝的跑過來,“源娃出事了”。現場噪聲喧,哪裏能聽到一絲叫喊,淹沒在人聲之中,可急死這孩子了。正著急時看到桌子旁一大鑼,拿起便死命的敲,敲得震價響,終於引起一眾人的注意。卻看道出什麼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