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皇甫嵩施火燒連營張益德拳打黃門郎
卻劉雄、曹操引先鋒軍一萬,快馬趕廣宗而來。不一日已至,正遇張梁屯兵,仇人見麵分外眼紅,梁大怒,又見曹操兵少,便揮軍來混戰。操道:“敵軍四方殺來,我等可以伏兵勝之。”令劉雄領兵出擊,雄詐敗而走,操自引精兵四千,迂回道左埋伏,待敵過半,出而擊之。賊首尾不能相顧,劉雄引兵殺回。敵軍大潰敗,操縱兵追襲,斬首數千餘,奪得旗幡、金鼓無數。操就離賊營三十裏下寨。
不兩日,皇甫嵩率大軍趕到,兩下彙合,操稟道:“遂以伏兵之計勝賊軍一陣,但賊勢浩大,聯營百十裏,不可覷。”嵩道:“待我觀之,再作計較。”遂上馬,引曹操、袁紹、劉雄等數騎尋高處望之,見賊營紮在荒野之上,草木交錯,旗號不整,軍士懶散。
時至深秋,山風甚大,吹的幾人戰袍咧咧作響,幾人看了半響,曹操、劉雄異口同聲道:“火攻!”嵩笑道:“英雄所見略同。賊既結連營百裏,人人結草而宿,火攻必能破之。”遂還營,升帳聚大將佐聽令道:“火計慢行。要先出陣觀賊動靜如何,誰敢領兵出戰?”
言未畢,曹操、劉雄、袁紹等應聲而出道:“我等願往。”嵩皆不應,獨喚賬下末將於謙道:“我與你五千步卒,你今夜就去劫營,務必成功。我自提兵接應。”於謙奉命引兵去了,嵩又喚袁紹、劉雄道:“你二人各領兵三千,埋伏左右,若於謙敗回,賊兵趕來,當出兵救之,切記不可追殺戀戰。”二人自引軍去了。
這廂於謙待黃昏時分,領兵前進,到賊寨時,引眾軍鼓噪殺入。賊將劉辟引兵殺出,挺槍直取於謙,酣鬥十合上下,於謙敵他不過,撥馬便走。
忽然後陣喊殺聲大起,一彪軍攔住去路,為首大將龔都。於謙奪路而走,兵馬損失大半。比及離營五裏,袁紹、劉雄二人揮兵從左右殺出,賊兵不抵,二人救了於謙還營。於謙入賬請罪,皇甫嵩道:“並非你之過,我欲要麻痹賊軍,好用火計破他。”就傳令袁紹、劉雄、曹操各引一軍再去襲營,每人手執茅草一把,內藏硫黃焰硝,各帶火種,各執槍刀,一齊而上,但到賊營,順風舉火。眾將聽了軍令,各受計而去。
是夜三更,眾將已至賊營,大風驟起,乃令人銜枚、馬摘鈴,潛進敵寨,一齊縱火,敵軍報於張梁、張角。張梁道:“此必遺漏之火,不可自驚,免壞軍心。”
猶未了,接連幾次飛報,西、南、北三營皆火起。張梁急令出戰救火,一霎時,四麵八方盡皆著火;又值風大,火勢愈猛,滿營火起,烈焰滿。
隻聽喊聲大震,十數萬賊眾炸營而亂,馬不及鞍,人不穿甲,自相驚擾踐踏,死者不可記數。後麵官兵殺到,又不知多少軍馬。張梁驚慌失措,急急入漏網之魚,縱馬往營外急奔,忽見一軍攔路,當先大將,乃燕人張飛也,身後跟著一十八騎,個個鮮甲利刃,極其雄偉,飛大喝道:“狗賊納命來!”聲如巨雷,張梁嚇的肝膽欲裂,被張飛一招野馬分韁搠翻下馬,取刀割了首級,掛在馬鞍上。
再張角拔馬往北逃竄,前麵一軍攔住,乃是袁紹率軍攻來;紹見張角,冷哼一聲,舞槊便刺,張角大驚,揮劍支應了六七合,漸漸不抵。忽然喊聲大震,一彪軍殺入重圍,乃是賊將高升,升舞刀與袁紹廝殺。
張角趁機奔逃,正行之間,前麵一軍又到,乃賊將龔都、劉辟也,三人兵行一處而走。背後官兵追至,乃劉雄也。龔都道:“四下追兵逼近,還請大賢良師速走,我來擋他。”
張角道:“那賊將異常勇猛,你非他對手。”劉辟道:“我願與龔大帥以死並之!”二人遂合力來鬥劉雄,不過十合,盡數被打下馬來,眾軍製住,劉雄看看張角已奔的沒影沒蹤了,想要再去追已是不及,就提棒喝問二人道:“你二人雖失身為賊,卻也是赤膽忠心之輩,今既被俘,降是不降?”二人也知黃巾大勢將盡,俱都跪地請降,雄就命二人褪了黃巾衣甲,編入本部軍中。
此番大勝,盡誅黃巾主力部隊,陣斬賊弟張梁,解了廣宗之圍,盧植就邀眾人入城。嵩道:“賊首張角兵敗,必投曲陽而去,我當乘勢追擊,一鼓而滅。”遂引曹操、袁紹二人連夜追襲。盧植就命三兄弟清掃戰場,收編降卒;自家寫了奏折上報朝廷為他兄弟邀功。
不過半月,朝廷遣黃門郎左豐為使,前來廣宗加封;盧植率三人出城十裏迎接,跪候聽宣,聖旨詔封劉雄為正七品羽林郎將,關羽、張飛皆為校尉,雄接旨叩謝恩。關、張二人俱忿恨不平。左豐端坐於馬上,惟以鞭指問道:“劉將軍是何出身?”
雄道:“末將乃安定西山人氏,祖輩盡是白身。自涿郡剿戮黃巾以來,大十餘戰,破敵數萬,略有微功。”左豐冷笑一聲,輕蔑道:“唯恐有人虛報功績,張常侍特遣我來此督軍。”
張飛聞言就要發怒,雄急按住,喏喏連聲而退。歸到城中,盧植迎左豐入衙擺酒問候。命雄乃與關、張二人往軍中整備,就聽張飛不停嘀咕道:“大哥屢破賊兵,功勞甚大,卻隻得了個七品羽林將,著實讓人憤恨。”關羽道:“還不是我等朝中無人,那功勞多半被哪個有人事的官宦公子占去了。”雄道:“二位賢弟莫要心急,放著一身本領在此,不怕沒有個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