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地下的過程中我始終堅信著有某種方式可以進入地下深層,因為要修建地下基地的工程量是巨大的,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輸送平台根本無法完成這種改造星球的浩瀚工程!也不排除在修建之後銷毀的可能性。不過最終這個通往深處的輸送平台終於被找到了啟動裝置,帕特裏克利用自身攜帶的掃描係統,終於在八個籃球場大的空間裏找到了……
帕特裏克恢複形態來到我跟前說到:“我已經把控製信息轉到了輸送平台上,五分鍾後平台啟動,現在可以集合部隊了!”
我總感覺帕特裏克有點變了,隻是說不出,而且時間緊迫也來不及我多想。這個時候四周從地麵上出現了一個圓形的光束垂直射向天頂,同時在這個圓形的光束上麵浮現起一個五彩繽紛的影牆,影牆上浮動著的是一個物種的進化過程……
在數億年前,宇宙形成之初,一場劇烈的大爆炸把時間和空間融合在一起,混沌初開的乾坤被這劇烈的爆炸迅速膨脹起來,大爆炸中出現了光芒和黑暗,光芒形成了宇宙,黑暗則形成了異次元。
爆炸出現了無數氣體塵埃,這些塵埃組成了宇宙最初的元素:H、He。氣體聚集到一定質量和體積後,彙聚著宇宙的能量,釋放出光芒,這便是恒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微小的原子漸漸碰撞成了原子核內質子和中子數量更多的元素,其中形成最多的就是碳元素,而物質也從氣態轉化為固態……
小型固態顆粒成型的過程也是宇宙中固態塵埃的初成,這為行星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固體塵埃彙聚後,隨著質量變大引力也會變大,這就吸引了更多宇宙中的各種塵埃和元素。
最終行星也形成了,並且被質量很大的恒星產生的引力所俘獲,於是產生了恒星係,而擁有很大質量的行星也利用引力會俘獲質量更小的行星……
在距離恒星合適距離的行星上,這裏所說的距離合適是指不遠不近,溫度不高不低。如果距離太近溫度高,氣態物質無法穩定存在,如果太遠,則氣態物質會凝固變成固態。並且,距離太近俘獲的質量大的行星會利用離心力掙脫恒星引力束縛,或者就是被更大引力的恒星直接俘獲到自身導致毀滅。而距離太遠引力不足,也不會俘獲更大質量的行星。所以要距離適中才能俘獲質量適中的行星。
俘獲氣態物質到一定程度便形成了氣層,氣層的形成為溫度的恒定奠定了基礎。吸收到足夠熱量的行星讓元素沸騰,進而凝聚。隨著元素的沸騰,便有了足夠的大質子數元素,於是出現了金屬元素,同時也就穩定了行星的固體形態。
氫氣和氧氣在高溫中激烈的燃燒著,生成了水和其他化合物,在高溫中以氣態形式存在著。
行星在宇宙中不斷滾動和凝聚甚至元素聚集,就把炙熱的行星核包裹了起來,越來越厚。包裹行星的氣態成分也由單一的氫氣和氦氣便的更加多樣化。穩定元素氮氣的出現讓星球溫度也降了下來。溫度的降低也讓很多氣體化合物變成了液態,其中含量最多的就是水這種物質。隨著溫度的降低,水不僅變成液態,還變成固態,於是,星球由火球又轉化為冰球。在冰川時期行星上的元素進入了更加迅速的融合時期,各種高質子元素出現的同時,放射性固態物質也誕生了,化合物、螯合物無以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