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羅鬆村的大巴車上,肖珂睡的昏昏沉沉,夢裏,她見到了白少筠。
白少筠一個人坐在鋼琴邊,滿身是血的望著她。
對著她說道:“肖珂,你再彈一次鋼琴給我聽,就一次,好嗎?”
肖珂木然的對著他,心口處絞著疼,緩慢的說:“你不知道嗎?我的手已經不能彈鋼琴了……”
白少筠聞言,臉色蒼白的透明,終於垂下了頭,單手捂著臉在哭。
她身不由已的走向前,抱著他的肩膀說:“白少筠,都是你毀了我,你還有什麼權利哭呢?”
“……”
夢進行到這裏,肖珂被售票員高亢的嗓音所驚醒。
“去羅宋村的就在這裏下車吧!”
肖珂有些懵,起身朝著車窗外看了幾眼,問道:“不是還沒有到嗎?”
售票員瞥了她一眼,指了指前方不遠處的路說道:“前方的山體又滑坡了,車過不去,你在這裏下車,繞過去走,天黑前還回的去。”
說完,半推著將肖珂,拉開了半手動的車門。
……
鴉青色的天空下,群山交映在一起,籠罩在蒙蒙的霧氣中。
肖珂抬頭望向天空,身後的大背包中,是厚厚的一摞子書。
她加快了腳步,在大雨降落之前,她務必得趕回去。
否則等待她的就有可能是在這深山裏迷路。
羅宋村的孩子們,還等著她回去,等她把新課本交到他們的手中……
……
肖珂在這座群山掩映下的小村莊裏支教已經渡過了第三個年頭。
大雨澆濕了她的頭發,林江打著傘站在村口,焦急的盼望她的歸來。
肖珂跑的很急,直到林江將雨傘遮住她的頭頂,她才彎下腰來,大口大口的喘著氣,深怕淋濕了身後背包裏的書。
林江是這座小村子裏的大學生村官,比肖珂大了兩歲,也比她早來這裏一年多。
從肖珂手中接過沉沉的背包後,林江焦急的臉色才得以稍稍緩解。
“小珂,不是說好我們一起去縣城裏采買新課本的嗎?你怎麼一個人去了?不知道這山裏有多危險?尤其還下了這麼大的雨。”
肖珂沒有迎接林江有些責備的目光,平複了氣息,笑著擺擺手,道:“我沒事,這不是回來了麼。”
林江還要再說什麼,卻被不遠處一個小小的身影給吸引住了。
遠處的雨幕中,一個穿著暗藍色雨披的小男孩,光著腳,穿著大大的雨鞋站在那裏。
在看到肖珂和林江的那一刻,他終於踩著水坑,啪嗒啪嗒的跑到他們麵前,聲音清脆的叫了一聲:“肖老師……”
肖珂眉頭輕蹙,卻也語氣溫柔的問道:“大朋,下這麼大的雨,你怎麼跑出來了?”
叫大朋的男孩咧嘴笑了,露出一排殘缺不齊的牙齒:“我們的新課本你帶回來了嗎?”
肖珂點了點頭,男孩的興奮寫在臉上。
肖珂拉起男孩的手,領著他一步步的往前走,並說道:“肖老師先送你回家,明天一早,我就把新課本發給你,好不好?”
男孩抬起頭,看著被淋濕的肖珂,用力的點頭。
不等肖珂送他回去,他就又重新跑進了雨幕之中,並回頭說道:“我都這麼大人了,不用你送我回去啦……”
肖珂站在林江為她撐起的傘下,笑著看向離開的小背影。
他多大的人?也不過才6歲而已……
林江把目光放在肖珂純淨的臉頰上,怎麼也挪不開眼。
……
羅宋村是個很窮的地方,村民算不上多,卻很質樸。
清早,大雨過後,山裏的空氣格外新鮮。
時至6月,依舊清涼的很。
肖珂正站在水盆前,將手裏的濕衣服擰幹,晾在一旁用簡易的鐵絲拉成的晾衣繩上。
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零零散散的落在她的臉上。
肖珂瘦了,穿著白襯衫的她,小腰不盈一握,纖細的讓人忍不住想去一把抱進懷裏。
林江將早飯帶過來,放在不遠處一張很舊了的小方木桌上,說道:“小珂,別洗了,先吃早飯吧。”
肖珂將手裏最後的一件衣服擰幹,晾上,這才走到方桌前,坐在小板凳上,和林江一起吃了早飯。
早飯不過是饅頭稀粥,外加村民自己醃製的鹹菜。
口感粗糙,可肖珂吃的卻很滿足。
不知不覺間,這一成不變的早餐,她已經吃了三年。
林江將一個剝了皮的雞蛋放在她的碗裏。
肖珂愣了愣,卻也沒拒絕,而是說道:“下次你還是留著自己吃吧,最近你也瘦了不少……”
林江沒有回答,笑盈盈的將粥幾口喝下,自己端著碗去一旁蹲著洗。
肖珂的性子喜靜,平時的話不多。
除了從村民口中得知,林江是個有名的傳媒大學的畢業生外,對林江的情況,她幾乎一無所知,也從不去過問。
林江是個責任心很重的人,自打來了羅宋村做村官,就沒叫過苦累,尤其在肖珂來這裏支教以後,他更是不願離開了。
村子裏所有的人都知道,林江是喜歡肖珂的,唯有肖珂不知。
或許也並不是她不知道,而是故意不想去捅破這層紙而已。
林江將洗好了的碗遞給肖珂,說道:“王嬸子家的門壞了,我去給她修修,中午等我回來,我起早在大山裏采了些木耳,中午炒給你吃。”
肖珂從小板凳上起身,收拾著碗筷,淡淡回應道:“不用了,我午飯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吃。”
林江愣了愣,轉而笑道:“行,那就晚上吧……”
這回,肖珂沒有了拒絕的理由。
……
肖珂抱著昨天才買來的新書朝著村頭的學校裏走。
與其說是學校,不如說是一處四麵漏風的棄所。
一間不大的小土坯房,別說是門,就連窗子都沒有,而是用簡單的白色塑料布代替了窗玻璃。
冬天這裏冷的能凍死人,可還是有孩子願意穿著厚重的棉衣,坐在這兒,等待肖珂給他們上課。
因此,肖珂的手生有嚴重的凍瘡,即便已經入夏,可若是趕上陰雨連天,她連手裏的粉筆都握不住。
這座教室裏,一共有13個孩子。
分別從4歲到12歲不等,。
雖然年紀有所差別,可他們所掌握的知識量卻都一致,都要從頭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