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清理阻礙(1 / 2)

麟德二年元月底,午門沒有任何告示的斬首了不少人,零零散散算下來,竟然也有十數人,與此同時,幾輛不起眼的馬車分別從定鼎門及建春門陸陸續續出了城。

武後站在高高的宮城城牆上,看著遠處漸漸散去的烏雲,心中有些許落寞,她自貞觀十一年入宮被封為才人後,便一直波折不斷,能活著走到現在,心中那點純良早就不剩下多少。

“走了也好,否則在這爾虞我詐的榮華之中,誰還敢保證不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武後身後的宮娥一言不發的低垂著頭,在皇後身邊待得久了,她知道什麼該附和什麼不該。

玉長情坐在馬車外翹著腿,一身利落的胡服襯得她越發英姿颯爽,李修遠撩開車簾看著她,覺得自離開東都後,她像是變了個人一般。

烏薩的事辦的太容易,一切都含含糊糊就這麼定了,他以為玉長情會在出東都後問他,卻誰知道她隻顧著看四周風景,隻顧著樂嗬嗬的同車夫閑聊。

“咱們先去哪兒?這一路過去哪個縣比較好玩?”玉長情嘴巴裏叼著一根白玉細簪子,吊兒郎當的同趕車的車夫詢問。

這車夫是白料送給她的,中年模樣,聽說很小就走遍了大唐及西域,是個萬事通,雖說白料一直說自己是好意,但玉長情卻覺得他就慶幸她離開東都,所以送個大禮給她,慶賀她再也不去百味居蹭吃蹭喝了。

車夫可想不到那麼多,眼珠一轉便說道,“最近的就是汴州,那邊風景不錯,還有許多可口的小吃,小主子要是不著急,可以到汴州走走看看。”

元月底的時候北上不太明智,不如到別處轉轉,隨後再往北上,他年輕時候在河西一帶行走,哪裏有許多中原沒有的風土人情,想必小主子也喜歡。

玉長情知道汴州,確實是個好地方,“那好,咱們就去汴州,李兄應當不會不同意吧。”

最後一句話她側頭去看李修遠,李修遠長歎一聲,故作難過的道,“你做主便是,你李兄如今是人在屋簷下。”

玉長情聽罷哈哈大笑起來,“識時務者為俊傑,李兄這般想是對的。”

馬車在官道上晃晃悠悠的往前跑,車上歡聲笑語,一路遠離東都,而東都洛陽城內卻沒這麼多歡笑了,武後下了命令,不少官員被罷黜流放,這是自上官儀被殺後再興波瀾,人人噤若寒蟬。

許敬宗站在大殿門口心中忐忑,那件事雖然他隻是參與其中索要銀錢,但也有知情不報之罪,再加上不計其數的銀子。

他偷偷抬眼往殿內看了眼,武皇後坐在鳳座上,手中是幾本禦史剛剛送上來的奏折,寫的是什麼可想而知。

武後的手一個一個的翻看奏折,半晌才朝身邊的宮娥遞了個眼神,那宮娥躬身朝外走到許敬宗跟前,行了禮說道,“皇後殿下宣召,許大人進吧。”

許敬宗趕忙點頭往裏走去,卻在走到近前突然緩下來,心裏的忐忑更甚,“下官參見皇後殿下。”說完就朝地上跪了下去。

武後擺擺手,“罷了,你今日這般禮數周全,莫不是也知道自己有些事做的過了?”

許敬宗剛剛直起來的腿頓時又彎了下去,這一跪到底,驚呼自己知罪,求皇後殿下開恩。

“延族,不是本宮說你,如今已經是當朝宰輔,那點子銀錢便不要看的太重,這件事是個教訓,以後莫要再如此不知輕重。”

武後話說的重,但落到實處卻輕飄飄的,頓時許敬宗提著的心放了下來,隻要武後沒有追究的意思,他就是安全的,也不枉當年他堅定的站在武後身後。

“下官謹記皇後殿下教誨,再不敢如此。”許敬宗把頭低下去,那副模樣看起來誠惶誠恐,心中卻在想如何能在帝後麵前挽回這次丟失的臉麵。

他在武皇後麵前走動的多,宮中多少也有自己的眼線,昨日發生了什麼,一早他就知道的清清楚楚,否則不會下了朝後就急忙到了武皇後這裏。

許敬宗著實沒想到,那幾個年輕人竟然真能將這件事翻出來,還有許多年前那些事,他當時還是小吏,早就知道濮王的算計,可小吏就是小吏,他即便說出來,除了橫屍街頭,絕不會有第二個結果。

武皇後又和許敬宗叮囑幾句,這才讓他出了宮。

許敬宗一邊走一邊想,待會是不是該見一見那幾個可畏的後生?轉念想起囤在自己私庫中的幾箱銀子,便將這念頭作罷了。

這一夜之間東都不少官員都有大動,不到午時許敬宗就想明白了個中關鍵,武後借著這件事拔出了濮王舊勢力,又借著鏟除身邊毒瘤的同時整治了有隱患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