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秦川操戈(1 / 2)

秦川在河地的大動作,在第一份軍報就已經報告了秦川的行動,這個行動很明顯是直接針對魏上的河地,而在河地鉗住秦川的首當其衝就是函穀關,本身秦川的實力是不會讓魏上擔心的,而且下第一雄關,函穀關就在哪裏,別現在這個秦川是被魏上封鎖了整整七十年之久的殘敗之國,就算是當年能夠中原爭霸的秦川,在麵對這函穀關時,也不是輕易能夠攻下的。

然而第二份軍報傳來時,看到軍報內容,魏王季銓手持戰報,久久不能語,而周圍的魏上重臣也很少看到魏上季銓這種表情。季銓手中的軍報,內容是這次秦川所動用的力量超過二十五萬軍隊!這完全超出了魏上君臣的計算。

甚至看到軍報都沒辦法相信,這下即使強如函穀關,靠著餘下函穀關上的五千城防軍,是根本不可能擋住秦川攻勢的,雖然軍報後麵備注了,秦川現在抵達河地的部隊是騎步混合約十三萬人,然後在河地以西黃羊嶺裏的黑石城裏駐紮了餘下的十二萬人,早前到位的十三萬人應該就是攻城主力部隊,看秦川這軍隊集結數量,想必也是計劃良久,早有預謀。

現在魏上就陷入了極大的被動當中,他們早先一直以大楚作為此次四國圍魏的始作俑者來對待,因此主要還是以抵禦大楚為主,即使魏王季銓以及一幹大臣大都明白西部秦川在這次計劃之中肯定有動作,但是還是帶有僥幸心理,一方麵輕視了秦川的軍事力量,另一方麵也低估了秦川此次對於函穀關的軍事決心。從這裏看來,魏上兵部先前的預測計劃從一開始發現四國的初步動向就已經判斷失誤了。這次的四國陽謀,很明顯,是西部隱忍已久的秦川所占主導。

現在秦川所直接麵對的就是這函穀關,函穀關-下四雄關之首,神州大地的四大雄關分別是,函穀關,劍南關,蜀山關,山海關。尤以這個函穀關曆史最久,早在巨商時期,商王便在此地設立大衛城六座,互為犄角,彼此照應,主要以預警西部蠻夷動向之功能。

簡單下這個周之前的傳奇王朝—巨商,巨商在中原大王朝之中戰鬥力最為強橫,基本不設關,不設卡,不設邊防,蠻夷來了,擊之。諸侯不服,伐之,部族動亂打,壓之,百姓暴動,滅之,巨商在那個時期不管在外人還是在自身周邊諸侯看來都是魔神一般的王朝。

但是正因為巨商的武力庇佑,才得以讓中原大地上的華夏各個部族得以安全的繁衍生息,逐漸強大,為以後的中原華夏大勢力建立了初步的基礎,在這點上,巨商之國家對外的強硬政策無疑是利大於弊。

到了周繼承下之後,雖然中原勢力範圍更大,但是麵對蠻夷顯然有些力不從心,畢竟在分封製下,周是需要維護每一個諸侯國的,或者維護自身統治勢力的穩固,自然不能全麵顧及,而巨商,麵對一次南方蠻夷入侵劫掠時,南方諸侯國抵抗不了投了降,巨商是直接一路打過去,連帶幾個諸侯國一起毀滅,也不要這些諸侯土地,人民也是扔棄一旁自生自滅。

而且巨商貴族以征伐為榮,經常性的進行大遠征,不但與蠻夷作戰,甚至跨過大山大河與其他異域王朝或者神秘帝國作戰,在巨商的王朝書庫裏記載了繁多的作戰對象,有騎大象作戰的黑色人,有穿皮甲有著藍色眼睛的人,有身高達到米4米的野蠻巨人,還有短劍刺之不死的蒼白之人,頭戴巨大獸骨頭盔的極寒戰士等等,文獻所閱越多,越發發現世界之大,萬物之奇,另一方麵也感歎巨商那極度好戰之特性和其強大的武力威懾。當後來諸侯聯軍攻陷了巨商都城殷封後,大家都忘不了巨商那一件件塵封在寶庫中的對外戰爭的戰利品,長達幾米花紋繁雜的青銅巨棒,色彩鮮豔的巫醫麵具,巨象標本,額頭三個孔的人頭骨等等等等,在那一瞬間,想起了巨商之前為這些弱諸侯國的庇護,諸侯們內心其實難免會有動搖,所以看在眼裏同樣收到震撼的周,立即焚毀了巨商都城,算是強行抹去巨商之痕跡。

話,函穀關在巨商時期便有了雛形,到了周統治時期,因為中原大戰,華夏諸侯受到了重創,蠻夷,野人,西戎等等開始蠢蠢欲動,襲愈發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周被迫的進行了被動的防禦政策,修建巨型關隘來抵禦外族。最後在魯氏和宮氏倆大巨匠的幫助下,修建了四大雄關,函穀關便是其中之一,用來抵禦西部蠻夷。

後來在北異入侵之際,秦川救駕子有功,函穀關隨著河地被周子封給了秦國秦莊襄公,並賜國號川,自此,秦川得以出頭,從一個西部諸侯,低進春秋前十,有了函穀關的秦川便有了爭霸下的資本。老秦人被中原諸侯稱為西蠻久已,不過老秦還是比較重子,在最強勢的時候並未出關爭霸,而是大強度的替子討伐西蠻,向西擴展了大片勢力。當然,當時的霸主上晉也是製約秦川出關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