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弱體遇到病魔時(2 / 2)

生命的感悟

做了好幾本關於養生方麵的書,雖然自己記性不太好,談不上在這些方麵有什麼見解,但是因為我喜歡思悟,所以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也是我能一直同自己身上的病魔鬥爭的原因。

身體的健康與五髒六腑的正常運行是分不開的。腎是全身陽氣之本,有“先之本”之稱;肝髒是人體唯一解毒器官;提到心的作用,應該從《黃帝內經》中的一段文字去理解,裏麵記載道:“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所以,人的抵抗力、免疫力會因為持續不良的精神情感而明顯削弱,使氣血運行、髒腑功能、經絡暢通嚴重受到影響。從而一係列身體的病痛就會產生,如頭痛、感冒、哮喘、胃病、月經病、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肝炎、腫瘤等;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之本。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穀(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飲食入胃後,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實際上是在胃和腸內進行的。但是,必須依賴於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將水穀化為精微。

以上是五髒在人體中的作用,而它們的運行與五行相生相克是相對應的,心和腸在五行中皆屬火,心氣虛則氣血推動無力,易出現腹脹或便秘;肺與大腸構成髒腑表裏關係,兩者在五行中都屬金,肺氣不足,就會使氣虛體質者患腹瀉或便秘;肝與胃構成髒腑表裏關係,在五行中兩者皆屬土,脾氣血不足,容易使氣虛體質者出現食欲不振,吸收、消化也不好;腎與膀胱構成髒腑表裏關係,在五行中兩者皆屬水,腎氣不足,就會使膀胱受到影響,出現便較多。萬物因五行順勢而生,人體也隻有在五髒平衡運行的狀態下才會健康而無病。

所以當我知道以上的這些知識,就很注意自己體內的平衡運行,就能對自己所處的症狀有所認識,在日常生活中盡想方設法地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調節。能用食物補充營養就堅決不用藥物,因為是藥三分毒,總是對身體有害的,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西藥在消炎方麵的效果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出現炎症必須要用西藥解決。而且病的生成非一日之寒,對於藥物的應用也要有節製,要有打持久戰的想法,不要想著一鼓作氣地治好病,否則就會得不償失,或許藥物在身體內成為助病延生的武器,那就會對人體有非常大的損害。還有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骨”,因為有了骨,才有了整個的人體的構架,所以它應該是人體的最根本的原頭,一定要把骨養好,才能保證五髒的平衡運行。。

《素問舉痛論》:“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由此可見良好的心態對人健康的重要性。養心神應先修德行,好的德行猶如廣袤的土地,有堅實的基礎,能承載輕重,可孕育萬物。厚德載術、厚德載物、厚德養生、厚德載福。以德潤身,有大德必能得大壽。老子“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所以任何事都不是決對的,一晃二十幾年與病魔鬥爭的經曆讓我懂得了許多。至於推拿的好處,我也不知道從何起,所以就不談了,但我真佩服古人,他們懂得去研究人體的經絡和穴位,從而能達到治病的目的,這應該是中國人智慧的具體體現。

當然人的生死其實也是一種境界,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陷入生不如死的境界,求死也是一種勇氣。所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看你如何去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