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見山”,而我寫的這本像卻不像的“書”,打之後卻是一片白茫茫,無從下筆。這正是:“見山不是山,彌界空餘白茫茫。書本就無一字,悟時隻道得真藏……”
你我都是這大千世界裏的微塵,也是一個世界。
人從落地出生開始,似乎得經曆這靈魂三問:
“我是誰?”
“我來自哪裏?”
“我要到哪裏去?”
也許懵懂的時候不知道怎樣去思考,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但是你一無所知的時候恰恰也是你好奇心重的時候。世界不知道有多大,也不知道時間是什麼概念,你所知道的僅僅隻是你當下所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嚐到的和觸摸到的。
大自然傳達給你的似乎都是美好的,直到你不心觸發了痛的神經,你才懵懂地知道世界也是有痛苦的。而這也才剛剛開始,痛苦多了產生以後,你就會下意識的去保護自己,然後尋求安慰。如果沒有得到外界的慰藉,心理就會產生失衡,於是負麵的能量就開始纏著你,然後你就在掙紮,在黑暗中尋求方向;也會不斷地去適應,然後在時間裏自愈。
成長是一個探索未知的過程,從無到有的過程。
當你閉上眼睛,你會發現你的眼前不是全部的黑暗,而是一個由無數光粒子散聚著的空間——這時你可以想象它們在不斷地向內壓縮或者是聚集成一個金紅色的火球,這種你所不知道的奇妙幻想其實就是觀照(觀想)。而我寫這些並不是要你去修行的,如果你想去我也不攔著你。
之前有跟朋友討論過夢境與現實孰真孰假的問題,比如“夢境會不會是平行宇宙中的另外一個‘你’呢?”又或者是“你前世的記憶?”還是其他的呢……這是個未知的答案,畢竟人類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窮極一生也難探索得完,了解的也僅僅隻是人類所能探索到的已知。
曾經看過這麼一段話:
如果你在未來的某一從睡夢中醒來,有人告訴你你還在夢裏未曾醒來時,你的反應會是如何呢?
結局未知,答案也是未知。
朋友,夢境也是真實存在的,也是現實世界。這讓我不知道如何反駁,因為我無法證實“現實世界即是夢境,夢境即是現實世界”這種觀點,在我看來這的確有些匪夷所思。而我則認為夢境其實是現實世界的另類反映,就像“地獄”,也不過是人間“黑暗社會”的誇張的表現形式罷了。
當你做了一個很美的夢時,這難道就不是你內心的觀照?而做噩夢時,這不也是你所憂慮的事?但如果你做的夢後來變成真的了呢?你會不會驚喜或者是恐懼?
宇宙間最大的法則:因果定律。因是因緣聚合所具備的條件,而果則是因所產生的自然結果。
每個人對於夢的釋義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所以每個人的夢境都是不一樣的。
本書將會帶你走進夢的奇幻世界,一切都似是真實發生,又好像是一場驚險而又奇妙的夢幻之旅。
(泠家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