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看了的簡介進來的話,那麼其中有一個問題我可以先回答你,那就是司馬炎統一了全國之後,又發生了什麼,詳情,請看本作者的另外一本書《亂晉春秋》。
打個廣告,下麵正式開始。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啥東漢末年,會那麼亂,其實三國之亂,在三國之前百年就已經埋下了禍根,公元5年,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披肝瀝膽擊敗亂政的王莽,一統下創立了東漢王朝,第二任皇帝劉莊,第三任劉炟(da二聲)都算是開明的皇帝,大漢王朝曆經了將近百年的平和的生活,但是大漢的根基,從劉炟開始鬆動。
其鬆動於劉炟年僅1歲就英年早逝以及廢長立幼,劉炟的長子劉慶受到幼子劉肇(zha四聲)的養母竇太後的誣陷而被廢太子,六年後,也就是公元88年,劉炟逝世,劉肇順利登基,年僅9歲,上學一年級,理政肯定是不行啊,於是竇太後及其一幹外戚把持朝政,竇太後任人唯親,專橫跋扈,苛捐暴斂,怨聲載道,大漢王朝由穩轉亂,公元9年,1歲的劉肇依靠皇宮裏的宦官,一舉誅殺外戚勢力,大漢王朝稍穩,不過宦官的勢力,卻在在劉肇在任的時候埋下了禍根,據劉肇同誌總結的工作經驗,皇帝不能年幼,大權就不能旁落,所以劉肇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拚命造孩子,但是不遂人願,劉肇生一個,死一個,生兩個,死一雙,雖然劉肇親政之後勵精圖治,但是無奈,劉肇自己死的也早,7歲就英年早逝了,登基的劉隆剛滿百……
更慘的是,公元106年,百皇帝劉隆登基僅僅八個月,又去世了(死因不明),劉隆沒孩子怎麼辦,當時的廢太子劉慶的兒子劉祜(hu四聲)同誌上任,時年1歲,這真是該是我的,你搶也搶不到……
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大權又落到了外戚手裏,劉隆的生母鄧太後垂簾聽政,雖然鄧太後吸取前任竇太後的曆史教訓,上任之後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畢竟是外戚,重用一幹自己手下的人還是很有必要的,一直到劉祜二十六歲了,鄧太後仍然不肯交權。
公元11年,劉祜終於熬死了鄧太後,劉祜跟前任劉肇一樣,依靠宦官再度斬殺了鄧氏的勢力,並且將鄧氏一族滅門,大權終於再度落到了皇帝手裏,隻可惜,劉祜是個昏君,治理朝政還不如鄧太後,朝中大事,盡交付於宦官,時年外族入侵,戰事頻發,國內蝗蟲飛起,地震頻發,還有水災雹災接湧而至,基本上全國的糧食都絕收了,就是這般民不聊生的情境下,劉祜竟然還要拉著一幫寵愛的妃子們南下旅遊,一起比基尼,老爺終於看不下去了,在劉祜南遊的歸途中,收了劉祜。
劉祜死後,閻皇後想把持朝政,但是閻皇後雖得恩寵,但是多年不育,那時候也沒有北京醫院,沒孩子咋辦,先奪權了再,早在一年前,閻皇後的目標,就跟前輩竇太後,鄧太後看齊,當時的皇太子是劉保,但是閻皇後拉攏一批勢力,不斷向劉祜灌迷魂湯,結果劉祜聽信讒言就把劉保給廢了,閻皇後及其外戚又把持了朝政,立年幼的劉懿為帝(曆史上查不到劉懿多大,但是估計也不能大了,是劉炟的孫子)可誰知道,劉懿也命不長久,在位七個月就去世了,由於閻氏一族把持朝政期間飛揚跋扈,逼迫朝廷大臣與宦官勢力結合到了一起。
劉懿一死,宦官集團馬上集合起來,發動政變,軟禁了閻皇後,朝廷大臣則是趁亂殺死了一幹外戚,閻氏勢盡,宦官馬上迎前太子,時年11歲的劉保為帝,時為公元15年。
劉保年幼,不能理政,朝廷大權又落到了宦官手裏,而且此時,宦官的勢力空前強大,劉保甚至還下令宦官可以收養子,並且可以世襲封爵,宦官弄權,朝政日益腐敗,更嚴重的是,劉保其人軟弱無能,耳根子還軟,外戚勢力趁機再度崛起,梁皇後勾結宦官,大肆封賞族人,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百姓怨聲載道,此時國家開始爆發了零星的農民起義。
公元14年,0歲屁事兒沒幹的劉保去世,梁皇後的兒子,年僅歲的劉炳朋友上崗,梁氏一族外戚勢力空前,不料劉炳也短命,上崗不足半年,去世了,梁氏立八歲的劉纘(zuan三聲)上崗,梁氏外戚梁冀弄權朝廷,飛揚跋扈,不僅大臣們看著梁冀不順眼,劉纘自己也看著不順眼,劉纘雖然歲幼,但是人聰早熟,梁冀害怕劉纘長大之後不好控製,一年後,找機會毒死了劉纘,梁氏轉立14歲的劉誌為帝,時年公元146年,劉誌,便是大漢倒數第三任皇帝,漢桓帝,是的,就是在前出師表裏,每次讓諸葛亮一想起來,就哭的漢桓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