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趙郡李氏(十二)(1 / 2)

唐武宗遂征調許州、蔡州、汴州、滑州等六鎮兵馬,任命劉沔為回紇南麵招討使,張仲武為東麵招討使,李思忠為西南麵招討使,並命三將在太原會師。

當時回紇大肆劫掠,黨項、退渾等部落都不敢抵拒,李德裕製定了奇襲烏介可汗、奪回太和公主的策略,並推薦猛將石雄,唐武宗便將方略告訴劉沔。

劉沔命石雄率三千騎兵為先鋒,自己率大軍繼後。石雄在夜晚利用地道奇襲烏介可汗牙帳。烏介可汗身受重傷,倉皇而逃。

劉沔也率大軍趕到,在殺胡山大破回紇軍。太和公主得以回朝,李德裕也因功進位司徒。

會昌三年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逝,其侄劉稹欲效仿河朔三鎮,要求襲任節度使,李德裕力主出兵征討,道澤潞鎮深處國家內陸,與河朔三鎮情況不同,不能讓他們效仿河朔。

劉從諫跋扈難製,多次脅迫朝廷,如今病死,又將兵權交給劉稹,如不討伐澤潞,朝廷何以號令四方?

如授劉稹為節度使,各藩鎮必效仿其所為,從此天子威令何在,他又道劉稹依仗的無非是河朔三鎮,隻要魏博、成德不出兵相助,必能平定劉稹。

陛下可遣使告訴二鎮,讓他們出兵攻取山東三州,唐武宗讚同。成德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何弘敬果然奉詔出兵。

此前商議出兵征討澤潞時,朝臣都上表勸諫,請朝廷同意劉稹襲任節度使,宰相之中也有認為不宜出兵的。

李德裕道如果師出無功,一切罪責由我一人承擔,何弘敬、王元逵出兵後,李德裕又奏道貞元、太和年間,朝廷伐叛。

各藩鎮出兵方才離開邊境,軍餉便由國家負擔,藩帥便因此逗留不進,有的甚至與叛軍密謀,奪取一縣或一柵寨,便以為大捷。

陛下可曉諭何弘敬、王元逵,隻讓他們收取州郡,不要攻打縣邑,唐武宗采納了他的建議,當時晉絳行營節度使李彥佐行動遲緩,並請求朝廷增援。

李德裕上奏武宗,認為李彥佐顧望不前,沒有討叛之意,並建議由石雄取代李彥佐。

王元逵進擊堯山,擊敗叛軍援兵,李德裕則立即奏請武宗,加授王元逵同平章事,以激勵眾將,後來昭義大將李丕投降官軍,很多人都認為李丕是在詐降。

李德裕道用兵已有半年,一直無人來降,現在李丕來降,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須給予優厚的賞賜,以鼓勵再來投降的將士,隻是不能把他安排到重要的地方。

同年十二月,河東橫水戍卒發生嘩變,攻占太原,驅逐節度使李石,並推都將楊弁為首。

唐武宗見劉稹尚未平定,河東又發生動亂,憂慮不已,便命中使馬元貫到太原觀察虛實,馬元貫卻接受楊弁的賄賂。

會昌四年正月,馬元貫回朝,稱楊弁兵多將廣,物資充足,卻被李德裕詰問得啞口無言,李德裕奏道楊弁小賊,絕對不能寬恕,如朝廷兩處用兵,國力不支,那麼寧可先放過劉稹。

他請武宗下詔,命王逢與王元逵分道進兵,會於太原,河東監軍呂義忠得知,當日便率榆社戍軍,誅殺楊弁,平定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