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掠過斜落的夕陽,凜風劃破散落的月輝,在黑夜與白晝交接的晨昏線上,一道虹茫以一種令人膛目結舌的速度閃掠而過,一閃之下,便從茫茫際的邊緣跨進了永夜的大州,低沉的音爆之聲伴隨著轟鳴的雷聲,完美的斂去它原有的形跡。。
比起正常的肉眼,即便是用分子級的焦距和視野也無法看清,但當視野的焦距再次放大到原子級時,這道虹茫方才顯露出它的本尊之態,這是一架扁平梭形的飛船,外表如同一隻紫褐色的蝙蝠,在雲起雲落之間不斷匍匐在際的邊緣,氣流和霧態的雲層從它雙翼夾縫的重疊層中流過,不僅提供了浮力和動力,也讓它在固定的構架與有限技術的限定下將可以達到的速度開發到最大。這種極端而又高端的設計,是充滿智囊的先人們在無數次生死邊緣之際試探出來的,它不僅代表了先人們的勇氣與毅力,更是一個種族文明的集中表現,但可悲的是,這種無法言語的技術卻被肆意的掠奪,無情的索取,麵對整個已知宇宙文明無理的窒息壓迫,它的製造者——人類卻不具備支配的使用權,從而迫使人類的A級行星空載能力仍處於三級神級文明頂峰階段,即使經過數千年的探索也無法打破核心技術被壟斷的僵局。真相在時光長河的浪濤下被無情地洗滌,但人類卻不然,因為不論如何掩蓋,他們的智慧在那一刻就已經永刻於星空之下。
如今,這種極為契合可變氣貌和環境的科技被“星墜”廣泛地應用在他們的基航戰艦群中,並作為行星駐基軍的使用。通過略微更改參數和構架使得它們適用於各個星係,但由於以空氣為介質作為起航的動力來源,這一不可避免的必要條件,使得它們的使用被限製在擁有良好空氣質量的A級星球,如地球上的隱蝠中隊,共有十六隻戰艦,分布在地球上的沙漠,戈壁,森嶺,海洋,冰川,大陸等可能藏有熾核能源的地域,以便“星墜”能第一時間發現並進行掠奪。地球聯合政府早已獲悉,但麵對文明等級上的絕對碾壓,隻有浮遊撼大樹的無力之感,這也正是選擇不遠萬裏從第十三號星係開采運回熾核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