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想了想,這才說道,“按照這個來對比,這套孔子衣鏡上的孔子畫像,的確是現有的最早的。”
不過,有一句話他還沒說,比這孔子畫像更能引起考古界震動的是,這衣鏡畫框背麵上記載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個人傳記,似乎和現有的資料不大一樣,很有可能推翻現有的有關於孔子及其弟子的記載。
這消息要是傳出去,恐怕整個考古界都要鬧翻天了。
孔子衣鏡上關於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跡記載,與如今廣而傳播的《史記》、《論語》基本一致,主要有四點不同:
第一個不同點,就是關於孔子的得意門生人數。
《孔子世家》說的是七十二,《孔子家語》說的是七十六,而孔子衣鏡裏的文字則說是七十七。
不過,關於這一點,我們也不必太在意細節,畢竟孔子的門生人數多幾個少幾個影響不大,畢竟大部分人就一個沒說話的路人甲。
第二個不同點,那就是孔子的身高。
孔子衣鏡中的文字介紹,孔子身高為“七尺九”,以西漢計量單位計算,一尺為23.1厘米,那麼,孔子的身高就大約為1.82米;而《史記》中記載是“九尺有六寸”,以西周計量單位計算,一尺等於19.9厘米,則孔子的身高則約為1.91米。
究竟哪一個記載更準確,如今很難判斷。當然,不管如何孔子都算是山東大漢。
第三個不同點,就是孔子的出生時間。
孔子的出生時間,《史記》記載是“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即公元前551年;但孔子衣鏡上的文字記載則是“魯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孔子蓋卅矣(孔子30歲)”,因此孔子出生時間就比《史記》記載早了15年。因此,孔子壽命也比傳統認知的多了15歲。
最後一個不同點,即孔子的出生,那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了。
在孔子衣鏡上的文字記載“叔梁紇輿顏氏女野居而生孔子疇於尼”,而《史記》中記載的則是“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
這兩者所記載的差異,僅僅一字之差,一個是“野居”,另一個則是“野合”,看似相差不大,但意思卻是截然不同。
野合,從字麵意思來理解,就是在野外發生性關係。引申一下,就是指在違背倫理的情況下發生性關係。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唐人司馬貞《史記索隱》的解釋,他認為這裏的“野合”,意思是叔梁紇年老而顏征在年少,這種不合禮儀的情況所以叫“野合”。
而唐人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則直接說,男性六十四歲、女性四十九歲,是曰“野合”。
而“野居”,一般也有兩層意思。
一是指在野外居住;二則是指在家以外的居所居住,並和顏氏女生下了孔子。
想到這裏,向南忍不住嘴角上翹——
孔子衣鏡上的這些記載,怕是真要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了。
50515/52207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