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搖了搖頭,心說,老師是問我有什麼看法,我能有什麼看法?
這金毫建盞,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
老戴張了張嘴,臉色頗為奇怪,過了好一會兒,他才說道:“那我也幫不了你了,你自己慢慢琢磨吧。”
說著,他將兩隻手往身後一背,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台前,繼續忙碌了起來。
向南站在那兒又看了一會兒這隻金毫建盞,基本上還是毫無頭緒。
他幹脆將盒子蓋上,放到了一邊,不去管了,繼續將昨天還有修複完成的一件古陶瓷拿了出來,也開始忙碌了起來。
反正這金毫建盞的修複也不著急,還是先把其他的工作做完了再說。
而且,再過一天他就要去魔都“鬼市”淘寶了,可不想因為金毫建盞的事,給耽誤了時間。
向南手裏正在修複的這件古器物,是清代乾隆年款的青花釉裏紅纏枝蓮紋蓮蓬口瓶。
青花釉裏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裏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
這紅色,實際上是用銅作為著色劑的色料,在瓷土坯體上描繪各種紋樣,然後施以透明釉,再經過高溫燒製而成,在釉裏透出紅色的紋樣,故稱“釉裏紅”。
因為青花釉裏紅燒成合格品很困難,因此,其產品極為名貴。
“青花釉裏紅”的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裏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
也正是因為此,青花釉裏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在香江佳士得2000年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款的青花釉裏紅纏枝蓮紋梅瓶,曾經拍出了312.5萬港幣的高價。
青花釉裏紅的價值,由此可見一斑。
向南手中正在修複的這件清代乾隆年款的青花釉裏紅纏枝蓮紋蓮蓬口瓶,也是青花釉裏紅瓷器中的極品。
隻是很可惜,不知道什麼原因,它被送來時已經破舊不堪,雖然沒有碎裂,但瓶身上的裂紋縱橫交錯,釉麵也已經開始出現了大麵積腐蝕剝落。
就連瓶口的位置,也有幾處衝口。
也幸好是遇上了向南,經過他的巧手“醫治”,這隻青花釉裏紅纏枝蓮紋蓮蓬口瓶,已經基本上已經恢複了往日的精氣神,隻需要再經過最後一道“作舊”工藝處理,就可以宣告修複完成。
向南是一個性格果決的人,盡管心裏麵記掛著金毫建盞的難題未解,但他說放下就放下,先解決容易解決的問題,然後再談其他。
此刻,他將青花釉裏紅纏枝蓮紋蓮蓬口瓶放在工作台上,從工具箱裏,取了一塊綢布,小心翼翼地進行作舊處理。
金毫建盞的事不著急,他還有個“鬼市”還沒去呢!
一想起“鬼市”,向南就忍不住心潮澎湃起來,就連手下的動作,也變得輕快了不少。
https://8./book/50515/470400532.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