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當我再次打開這個軟件想寫些東西時,無意中發現有人給我投了兩張推薦票。真的沒想到,茫茫人海中,竟有人與我相遇,以這種方式。
蘇格拉底,未經思考與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如果以這種方式來判斷,大多數人的人生都是不值得過的。昨與朋友探討人生,提到一句話,很震撼,叫做:“沒有人生,所以生人”。大部分的大人之所以逼迫著孩子成功,隻不過是因為大人們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沒能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僅僅而已。細想起來,也真是可怕。很多人終其一生,好像隻為了生下孩子來寄托他們無法實現的願望。他們很想知道那種人生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如果孩子過上了那樣的生活,也算是自己有了間接的人生體驗。
難道人生就是如此嗎?
而我呢?我的人生也隻是為了繁衍後代嗎?我想要的人生也隻能由我的後代來實現嗎?那樣的話,我可能隻會享受到最普通的人生體驗吧。無論我再怎麼更換我的視角,挖掘我的思想,我的腦海裏,都無法接受平庸的一生。盡管目前我的三觀還是破碎的,我也沒有任何想法來度過普通而平庸的一生,對,我做不到!
原來,這才是我尋找了好久的所謂的人生目標:我隻是不想過普通而平庸的一生。
普通而平庸,絕非隻與金錢和名聲有關,更多的,應該是一種人生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會死亡,在我的思考中,我對死亡的畏懼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了,我也嚐試過向死而生這種模棱兩可的活法。我還是太年輕了,也沒有過瀕死體驗,至親也尚安在,我無法感受死亡給人帶來的壓迫,換句話,我沒法給自己換上死亡之眼。那麼當下可能我所能給自己的動力,最大的還是來源於對平庸人生的恐懼與厭惡。既然我是個焦慮感很重的人,那麼焦慮感為何不能變成我的動力,而焦慮的內容,為何不能成為我的雄心壯誌?
我知道我寫過很多東西來激勵自己,我也知道自己是個知行不合一的家夥,那麼我應該把我的想法具體化,變成一個個可以行動的目標,讓我去征服與體驗。
如果不能體驗到足夠的人生,那真的是很可悲的。那些名人都要去擴寬人生的深度與厚度,不要在乎生命的長度,我想問問他們,如果沒有足夠的生命長度去體驗去發現,我們該往哪裏去擴寬呢?而沒有方向的人,或者方向錯誤的人,是很可悲的,就是白岩鬆所謂愚蠢而勤奮的人,他們甚至是可怕的。那我的方向在哪裏?我是聰明還是愚蠢,我是勤奮還是懶惰?現在,我能給出的答案是:愚蠢而懶惰。但這絕非全方麵的自我否定,至少在我沒有方向或者方向錯誤的情況下,我沒有全力加速地去走向深淵。
就目前看,我唯一可取之處是寫下了這篇文章,而不是像從前,寫下許多假大空的東西來自我麻痹,至少,我現在,在向比較光明的方向摸索,而如果我能找到更加正確而明確的方向,我要做的,就是加速前進。那麼在此之前,我能告誡自己的是:我不想過普通而平庸的一生,我不想成為普通而平庸的人。。
我是一個可憐而可恨的人,因為我朝著深淵的方向走了很久很久,以致於差點就萬劫不複。直到現在,我依然是一個可悲的人,我仍然想著靠當下這些文字與思想就能夠徹底地顛覆我自己,改變我自己。但我知道,如果哪我真的徹底顛覆了,最首先的是,要顛覆我覺得一點點的觸動都能使人徹底顛覆這個觀點本身,也就是,我能徹底改變自己的這個想法,是愚蠢至極的。而且,追求完美這個想法本身也是具有毀滅性的,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完美,我從十一歲就開始的人生掙紮,其實,壓根就是不存在不合理的,但那些痛苦在我的心中已經生根發芽,想要拔除,其實真的很困難,而我唯一能做的,是不給它澆水,讓它慢慢地死去。因為,我知道,我的人生還很長,盡管它已經根深蒂固,我也願意用我生命的長度來和它消耗,遲早有一,我可以把它消耗殆盡,但絕對不是今,絕對不是現在。現在,我要做的,是尋找自己人生的方向,是尋找,而不是獲得。尋找是一個過程,我願意在這個過程裏體驗更多的人生,發現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更多的方法來自我尋找,或者是自我追逐。
那麼在我掙紮了五十一個月的日子裏,我想給自己一個真正的開始,無關改變,無關顛覆,隻不過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告誡。正如那句廣為流傳的話的:我不知道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隻知道自己不想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句話的確很雞湯。但在我當下的理解中,它也算是給了我一種人生方向的思考:我不想過普通而平庸的一生,我不想“沒有人生,所以生人”。我想給自己一個開始,讓自己能夠慢慢地尋找到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並且用自己的努力去過上這樣的人生,僅此而已。那麼就用我最俗套的方式,開啟一段稍有不同的人生吧,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因為我不想過普通而平庸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