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落筆寫下這故事,絕大部分原因是為了給自己心理一個寄托。
我叫秦贏仕是“護陵衛”中的“尋陵衛”。
要說這護陵衛的由來,即使我說了也沒人能查到任何關於護陵衛的記錄,因為在所有的曆史文獻中均無記載。
那護陵衛到底是什麼?
護陵衛守護古代皇室大墓不被人進入破壞,追回大墓中被盜走的文物,如果你看到這以為我們是傳統的神秘守護家族,那你就錯了。
我們家一窮二白,日子隻能算是溫飽無憂,偶爾有點富裕的小錢可供消遣,這也虧得護陵衛傳下來的規矩:一不得從政,二不得參軍,三不得販賣古董,要不然,我們或許就成了盜墓賊了!
護陵衛共分兩支,我們家就是“尋龍衛”,另外一支則叫“護龍衛”,因為忌諱陵墓這一說法,早在很久以前我們祖上就把“陵”改為“龍”。
從字麵上不難理解,“尋龍衛”是為了尋找古墓,“護龍衛”則是保護古墓以及追回古墓中被盜走的古物。
我的故事,也就從得知是“尋龍衛”後開始的。
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已經離開了學校出來工作,因為久久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便回到了四川老家。
當回到老家的時候,我家老爺子把我叫到了祖屋的老祠堂裏,當時我還納悶這也沒到祭拜的時候,來這裏幹啥?
之後關於繼承“尋龍衛”的事,就不再描述,直接跳至引火燒身的開始。
“尋龍衛”祖上傳下過一本書,此書記載了相關古墓位置的記錄。
若是說別的古墓,或許好奇心不重的我也不會去看,可是當時我所看到的是元代古墓的記載,眾所周知的是元代古墓中國至今尚未發現任何一座。
好奇心作祟之下,我乘著老爺子沒注意的空檔翻看起了那本書。
書的表麵是不知用什麼皮製成的,表麵看起來十分破舊,粗略看去並沒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當我拿在手中的時候,一股渾厚的曆史感傳入腦中,破舊的表麵摸起來是那麼的舒服,感覺跟摸著嬰兒的肌膚一般。
雖然很好奇這書是怎麼製作而成,但我依舊經不起它上麵所記錄內容的誘惑,我快速的翻看起來,直到我看到了我想要看到的那一頁。
一頁上麵的記載並不多,隻有兩行小字,字體蒼勁有力,那股渾厚的曆史感又一次傳入我的腦中,上麵記載著“銅鈴響駱駝降,問道古墓牧牛羊。”這是上麵的一行,下麵一行則是“千騎鐵軍踏留,寸草不生路不詳”。
在兩行小字的下方還附帶著一副地圖,地圖大概的樣子我看了一眼也大概記下了。
從字麵上的意思比較好理解,也就是鈴聲響起會有駱駝出現,要問這古墓的路在哪裏,就需要去找牧羊的牧民。
上麵一行的意思大概就是這樣,而下麵一行也很好理解,千匹軍馬踏過軍士留住過,等到草長到茂盛時再也發現不了具體的位置。
因為那本書上用的是繁體字,而且給人感覺白話文不像白話文,文言文不像文言文,所以我推測這本書是在十九世紀左右手抄的,而且還做了些許改動,至於原本我就不知道了。
而之後,我上網查過,關於元代喪葬的習俗,其中有一句記載著就是“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這是在《草木子》中的記載。
而接下來這一句,更是與我所看到的書上記載詭異的相同,“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故事的前提背景我就交代到這了,接下來就是整個故事的開始。
因為我們家書中記載的這話,跟曆史上記載的差不多,當時我也就沒在意,就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帖子的內容就是我家書中記載的兩行字,回複帖子的人很少,我想可能是沒多少人關心這個東西,也就沒在意。
就在那日,我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小北從部隊裏退伍回來,我們兩正打算出去外麵釣魚的時候,有一批人闖進了我的家中。
我們倆連人都沒看清楚,就隻覺得眼前一黑,後麵的事就再也不知道了。
當我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背靠著一個人,我使勁扭過頭去,發現是小北在我身後與我背靠背的捆綁著。
我試著掙紮了幾下,可惜這都是無用功,我們被綁的如同粽子一般,眼看掙紮無用,我便用手使勁的拍著小北。
我拍了沒一會,小北也醒了過來,當他同樣發現我們的處境的時候,他比我冷靜的多,並沒有掙紮,而是在第一時間觀察四周的環境。
或許這得益於他的軍旅經曆吧,他在部隊裏當的是什麼兵種,我也沒問過,眼下這種情況,我也就不由自主的問道:“小北,你在部隊都幹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