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卸下自己的枷鎖——2013年讀書筆記(1 / 2)

卸下自己的枷鎖

——2013年讀書筆記

楊光祖

台靜農《中國文學史》

台靜農《中國文學史》,乃未完稿,係根據他生前手稿整理出版。迫於高壓,此書終於金元兩朝。當年台灣白色恐怖,台先生不敢引魯迅一語,但字裏行間皆有魯迅,論先秦、魏晉多承自先生。不過,台灣有台靜農亦台灣一幸,他主持台大中文係多年,培養了大批優秀弟子。我有幸曾聆聽其中兩位演講,無論人德,學養,皆令人欽服。一位是林文月,翻譯源氏物語,談及先生,幾欲淚下。一位已忘卻姓名,香港某大學教授,講唐詩中的顏色詞,極好。

台靜農的中國文學史,極有個性,多有獨見,他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作家,談起文學來,當是本行。書中關於陶淵明、李白兩節,甚是喜歡,很有個人見解。我們大陸的文學史很全麵,政治正確,但就是缺乏個性,也缺乏文學。讀了讓學生無法熱愛文學。木心的《文學回憶錄》,不錯,但相較之下,就有點江湖氣了。

尤其謝靈運一節,台靜農四頁文字,已無人可及矣。劉大傑不如也,王瑤更勿論。不愧為迅翁早期入室弟子。

揚之水《先秦文學史》

購讀揚之水《先秦文學史》,其關於左傳一節文字,極好,讀得齒頰生香,餘味無窮。真無法想象,一個女工,得緣進入讀書雜誌,十年竟修成如此功夫?除開自己的天賦及勤奮,徐梵澄、金克木諸高人指點恐亦為重要因素。

木心《文學回憶錄》

讀木心《文學回憶錄》,先讀中國部分,真的好,我雖然也是中文科班出身,從事文學教研半輩子,但讀來依然感覺大開眼界。後讀外國部分,發覺人家依然是行家,絕不露怯。喜歡他的一句話:“有人一看書就賣弄。多看幾遍再賣弄罷——多看幾遍就不賣弄了。”臉紅,這不是罵我嗎?

快放假了,該還書了,這兩天亂翻書,終於昨天還掉。今天北京大風,雪後勁風,也別有情趣。窩床上,續讀木心文學回憶錄,真是好,讀一段,就舍不得讀下去了,怕讀完了空虛。人到中年,才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也不算晚吧?

孔子有顏回,是孔子的福分,顏回早死,卻也是孔子的不幸。木心之有陳丹青,既是丹青的造化,也是木心的造化。最可憐的莫如陸九淵,臨死之時,手指腹部,慨歎道,某有絕學在此,惜無人能承當耳。那真是一種大寂寞。讀木心文學回憶錄,幸福難以言說,即感慨丹青遇此良師,也羨慕木心能遇陳丹青這樣的弟子。

不過木心畢竟略有江湖氣,膽子也大了一點,一涉及到西方哲學,比如胡塞爾、薩特、海德格爾,皮毛之論太多,但自我感覺卻極良好。哲學說希臘話,可能有它的道理,中國人理解西方文化,真還有難度,就如讓一位西方人看王羲之蘭亭序。

木心《文學回憶錄》,厚厚的兩大卷,50多萬字,一言以蔽之,即:你要走向未來,你得走過現代藝術的洗禮。你再豐富的傳統、知識、技巧,不經過現代藝術洗禮,你走不到哪裏去。這也是木心的話,是他講課快結束時的一句話。

《金瓶梅》

重讀《金瓶梅》至第五回,直是上等文字,驚心動魄。張竹坡批點也是了得:“此回文字幽慘惡毒,直是一派地獄文字。夜深風雨,鬼火青熒,對之心絕欲死。我不忍批,不耐批,亦且不能批,卻不知作者當日何以能細細的做出也。”當今沒有如此佳作,也沒有如許批評。嗚呼。

人有生而知之者,不信不行。天才,那是天生就的才,人力豈能奈何?熱愛文學四十餘年,越來越絕望,自己的才華太有限了。本就是一個泥鰍,你就是放到大海裏,也不會養成一條鯨魚。

讀《金瓶梅》至第十回,真是絕佳文字,字字淚來字字血,還有無恥與淫蕩。紅樓夢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果然。想當年粗讀過兩次金瓶梅,未能讀出人生二字來,可能更多關注了它的色與欲了。人過四十,進入秋天,心境明澈,再讀此書,大師之作也。描寫之精細,人情之練達,當今文壇無人能及矣。

《蔣碧薇回憶徐悲鴻》

讀蔣碧薇回憶徐悲鴻,感覺到她的那種怨恨,人到晚年了,文字還那麼得充滿戾氣,當初何必私奔呢?看張愛玲晚年的《小團圓》,她最終原諒了胡蘭成,也就是卸下自己的枷鎖。張畢竟是張。

劉再複《師友紀事》

讀劉再複的師友紀事,極其失望。此人還是有一點才華的,當年也曾叱吒風雲過。他談起理論來,雖然有著濃烈的教條主義味道,但畢竟有激情,有想法,在那個年代有過貢獻。當然,如今都不堪閱讀矣。他也很自負自己的散文,寫了那麼多,曾經翻看過,不大喜歡。最近買了幾冊新出的散文集,瀏覽下來,直呼惡心。一是語言多八股,二是內容多媚俗,而且動不動濫情,讓人看出了他的不堪,和那一顆沒有獨立品格的心靈。從骨子裏看他還不是脫俗之人,或者說俗不可耐。當年看他寫魯迅的文字,就覺得很奇怪,現在也就明白了,他哪裏懂得魯迅呢?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過氣的曾經不想安分做文人的一個很一般的學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