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時間跟我詳細解釋一下了吧,究竟是怎麼回事?”楊睿一行人騎著馬,在官道上向白城的方向奔馳。
得到楊旬首肯後,楊睿就被程渺揪著連夜上了馬趕往白城,現在已大亮,總算是快到邊境了,楊睿感覺腿肚子都有些軟。
楊睿保證,這是他這輩子見過修士最多的一次——百餘人的涵溯弟子始終保持著臨戰的警戒姿態,即使在騎馬趕路時都特意把彼此間的距離拉得很遠。
因為生存環境和當地氣候民風的原因,各地的門派作風都有很大的不同。
極知的修士最喜歡以二十人以內的隊編製結伴外出,在做好分工、彼此照應的同時能保證基本足夠的戰力。
涵溯的修士走的是大規模集體行動的路線,尤其是每次出關和雲國使交手時更是萬分謹慎,很少有百人以下的隊伍單獨行動。相對於極知修士那種崇尚遊俠膽氣的地頭蛇,涵溯的修士們在別人的地頭上行動時一向主張紀律嚴明、共同進退。
就是靠著這手傳承了五十餘年的謹慎,涵溯修士在對外摩擦和交戰中一直維持了很低的死亡比例——涵溯的百人陣聞名下,想要徹底格殺隊伍中的任何一人極其艱難,所以涵溯的修士一旦出現戰損,往往意味著全軍覆沒。
王偉和程渺護在楊睿左右,作為隊伍中唯一一個沒有修為在身的拖油瓶,楊睿收獲了來自涵溯弟子們的白眼和兩個貼身保護、防止他出點什麼意外的大佬級護衛。
王偉一行修士和伊允接觸後就迅速離開了雲國境內,跑到沈州暫作休整。作為東道主和當地半個維穩機關的極知在得知邊境發生了愈演愈烈的鬥毆事件後派出了兩三個隊過去調解,吃了極知好幾白食的王偉主動提出帶人去加油助威。
從來都飽受缺人之苦的極知修士們對這等外援求之不得,但修士一般不能輕易插手凡人間的紛爭,所以他們和當地官府想到一塊去了——找個代言人過去代為傳話,對百姓們勉勵幾句,再和一下稀泥,最後大事化事化了。
之所以官府不太方便出麵,主要是因為林熙一個月前才跟丘林格定下了一個冬日不動刀兵之約,這種半自發性質的鬥毆,如果派駐軍過去很容易升級事態,到時候漢雲的軍政長官麵子上都掛不住。
所以他們就想找這麼一個人——有一定身份地位,但太敏感不行,比如楊旬和程秉這種有官身的人,派過去不是調節的,是挑事的。
地位太低也不行,否則分量和名聲不足,參與鬥毆的兩國百姓都不認他,到了地方反而是自討沒趣。
最後繞來繞去,就把這個傳話人的身份確定在了:跟當地軍政官員有關係,但其本人沒有任何職務;家裏聲名赫赫,其本人在家裏又有一定地位,起碼在遼東話管用,百姓們就算沒見過他家的人也聽過他家的名。
楊睿和程緒都挺符合這個標準,年齡也合適。但在極知長老親傳弟子,程渺力薦之下,宣威侯次子楊睿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接下了這個光榮而偉大的任務。
上有好生之德,製止案情進一步發展,減少人員傷亡是多麼功德無量的一件事啊!你楊睿怎麼忍心拒絕,就算你想把事情推掉,你爹也不會同意的。
你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難道還要把別人家的公子填入火坑不成?正好你本人跟程渺相談甚歡,短短一月就弄得不清不楚的,自己對修士們又態度曖昧,程渺代表的本地修士勢力都順勢點名了,容不得楊睿不去。
“這一路上有勞王兄照顧了,楊睿沒有修為護身,著實慚愧。”
自從楊睿在程渺口中得知王偉帶著涵溯弟子在雲國的地盤上跟使對峙,還全程占據優勢的事跡後,就一直跟王偉談個不停,換著花樣地套話。
雖然這麼做有點不要臉,但楊睿極大地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王偉的修為已經達到明微中境,比程渺足足高了兩個大境界,這才是真正的大腿啊!領隊大弟子,沒點本事傍身能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