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時,石莫帶著助理孟婉池去位於震卦的晶圓廠視察,2012實驗室芯片設計研究所的負責人馬許院陪同參加視察,晶圓廠建在新世界投資控股公司的傍邊,走路十幾分鍾就可以到達,石莫一行人到廠區門口時,提前接到通知的新世界公司副總裁,晶圓廠的總經理汪正評已經在門口等著石莫了。
汪正評見石莫一行人到來,快步向前迎上,來到石莫的跟前,笑著說道:“老板,歡迎您來視察。您可是好久沒來了,離您上次過來可有幾個月咯。”
石莫一般沒有重大的事情是不來子公司的,因此憨笑道:“這幾個月幸苦你了,我想先參觀公司的芯片生產線,需要麻煩你為我們介紹一下最近的生產情況及相關產品的科研成果。”
“好的,沒問題,來,大家這邊請。”汪正評知道石莫不常來,主要是不想打擾下麵的人工作,他也沒介意,帶頭領著石莫一行人進入工廠。
在震卦中,有一座晶圓製造廠。兩座芯片生產工廠,一座主要負責生產處理器,一座負責生產閃存顆粒。還有一座封裝測試工廠。以及一個芯片廠綜合辦公大樓。
電子產業有一個特點,越往上遊企業相對越少,技術難度越大,晶圓是造芯片的原材料,屬於芯片的上遊。芯片、晶圓製造都屬於“航天級”的尖端技術,難度係數均是最高的一級,晶圓製造是比造芯片還要難的一門技術。如果把芯片比作宇宙飛船,那麼晶圓就是航空母艦了,沒幾家能造得出來。
現在全球能製造高純度電子級矽的企業不足50家,其中主要的5家矽晶圓廠壟斷95%以上的市場。在晶圓製造上,沒有所謂的“百花齊放”,有的是巨頭們的“孤芳自賞”,正是如此,全球的晶圓也是持續漲價,市場呈現一種繁榮景氣的形勢。
晶圓製造廠會將矽純化、溶解成液態,再從中拉出柱狀的矽晶柱,接下來,晶圓廠會用鑽石刀像切火腿一般,將一整條的晶柱切成一片片的薄片,再經過拋光後,就變成了「晶圓」(Wafer),也就是晶片的基板,晶圓上麵有一格一格的矽晶格,後續可供電晶體安置上去。晶圓製造廠最終的成品是晶圓片(矽片),後期加工要送到其他的專門負責裝配和測試的工廠。
汪正評先是帶著石莫他們來到生產內存(DRAM)的工廠,這座新建的晶圓廠花了約1億美元,有一條3英寸晶圓生產線,生產設備是二手的,在1981年底開始投產。新世界的第一批產品是16K的DRAM,這是已經落後的技術,但也是香港人第一次掌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技術(比中國台灣工研院晚6年,比韓國三星晚4年)。